湖上望庐山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停止划桨,重新来到南湖之上,我们笑着欣赏那苍翠的山峦。
仿佛是天意,不让人完全看见,总是把一半的景色藏在云中。
去完善
释义
【辍棹】停止划船,指停舟靠岸。
【南湖】泛指南方的湖泊。
【崔嵬】形容山势高峻。
【天应不许人全见】可能暗示着作者当时没有看到庐山的全貌。
去完善
赏析
《湖上望庐山》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歌。诗人孙鲂在湖上欣赏到庐山的壮丽景色,心情愉悦地笑吟翠向崔嵬。然而,他感叹大自然似乎不愿意让人完全欣赏到庐山的美丽,总是用云雾遮挡住一部分山峰,使人们始终保持一份神秘感和向往之情。这首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全然拥有美好事物的无奈与遗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湖上望庐山》是唐朝诗人孙鲂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此时的孙鲂因为性格恬淡,不愿追逐名利,隐居于庐山附近的湖上。他在游览庐山时,被庐山的美景所触动,写下了这首描绘庐山风光的诗篇。
在这个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阶段,虽然国力不如盛唐时期强盛,但文化发展依然繁荣。孙鲂作为一位隐逸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向往。而庐山作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使得庐山成为了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孙鲂的笔下,庐山的雄伟壮观和湖水的高远深邃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歌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