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小水寺

标题包含
小水寺
披雾入野寺,寒林响西风。 谁遣僧出迎,山鸟为我通。 染衣松露香,照眼岩花红。 聊此息尘虑,归骑毋怱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汝鐩,字明翁,号紫霞山人,南宋词人。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详细,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资料中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赵汝鐩是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风独特,语言质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穿破浓雾走进山野寺庙,寒冷的树林中回荡着西风的呼啸。 是谁让僧人出来迎接?原来是山中的鸟儿为我传递了消息。 僧袍上沾染了松树下的露水香气,眼前闪烁着鲜艳的山岩花朵。 就在这里平息世俗忧虑吧,回家的途中别匆忙赶路。
去完善
释义
1. 披雾:指拨开雾气; 2. 野寺:乡村的寺庙; 3. 西风:秋冬季节从西方刮来的寒风; 4. 遣:派遣,差使; 5. 僧出迎:僧人出来迎接; 6. 为我通:为我传达信息; 7. 染衣:僧人穿的衣服; 8. 松露香:松树下的蘑菇散发的香气; 9. 照眼:耀眼,夺目; 10. 岩花:生长在岩石上的花朵; 11. 聊此:暂时在此; 12. 息尘虑:消除世俗的忧虑; 13. 归骑:回家的马匹; 14. 毋怱怱:不要急匆匆。
去完善
赏析
《小水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自然纯朴的笔调,展现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首先,诗人通过“披雾入野寺”和“寒林响西风”两句描述了进入小水寺的环境。这里雾气弥漫,寒意森森,使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氛围。同时,这两句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秋天的到来。 接着,诗人以“谁遣僧出迎,山鸟为我通”两句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里的“谁遣僧出迎”意味着僧人对于客人的尊重和礼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情谊的感激之情。而“山鸟为我通”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生灵之间的默契与亲近,他相信山鸟也愿意为他指引方向。 然后,“染衣松露香,照眼岩花红”两句分别描述了松树和岩石的特点。“松露香”使人闻到山中清新的空气和树木的芬芳,“岩花红”则表现了岩石上花朵的美丽与生命力。这两句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最后,“聊此息尘虑,归骑毋怱怱”两句表达了诗人想通过小水寺的美景来暂时忘却世俗烦恼的愿望。在这里,他希望能安静地欣赏眼前的景色,放松身心,享受片刻的宁静。同时,他也提醒自己的“归骑”不要过于匆匆,要学会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水寺》是南宋诗人赵汝鐩的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赵汝鐩是一位南宋官员,他的生平事迹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密切相关。他在南宋初期曾任官职,后因战乱和政治斗争被迫离职,回到家乡温州(今浙江温州市)。在此期间,他游历了家乡周边的山水名胜,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小水寺》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然而,温州地区由于地处沿海地区,贸易往来较为便利,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赵汝鐩作为当地的一位文人墨客,对家乡的山水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