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边方春兴

标题包含
边方春兴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绿柳暗花明,美酒斟满酒杯中。 笙歌高唱随风远,谁能知道关山几重?
去完善
释义
草色:草的颜色。 青青:绿色。 柳色:柳树的绿色。浓:茂密。 玉壶:用玉石制成的壶。倾:倾倒。 金钟:金属制成的钟。满:装满。 笙歌:吹笙奏出的歌曲。嘹亮:声音响亮。 随风:随着风儿。去:离开。 知尽:知道尽头。关山:关隘与山川。 第几重:多少层。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边关的景致,作者将春天的生机与边疆的风情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辽阔的气概。首句“草色青青柳色浓”以绿色为主调,展示出春天的勃发生机;次句“玉壶倾酒满金钟”则表现出将士们欢快、豪放的生活场景。接下来的“笙歌嘹亮随风去”更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氛围,同时也将音乐带来的愉悦感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而尾句“知尽关山第几重”则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战事的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边疆的广阔和戍守的艰难。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浓烈的色彩、生动的景象以及深沉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边关春日的风貌,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对戍守疆土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边方春兴》是唐朝诗人高骈于公元863年创作的一首描绘边疆春日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关生活及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在公元9世纪中叶,唐朝国力逐渐衰弱,边疆问题日益严重。身为将军的高骈在边疆地区镇守多年,为维护国家安宁付出了巨大努力。在这期间,他亲自经历了边关将士的英勇抗战、艰苦生活和边疆风景的壮丽景象。 作为一位有志报国的将领,高骈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希望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战士们的精神风貌。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他通过对边疆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边关生活的热爱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