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竹梅画扇
扇招三友亦风骚,淡墨萧疎雨露梢。
不止暑天凉意足,爱他曾耐岁寒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扇子带来三位朋友也显得风雅,淡淡的墨迹在树叶间疏朗有序。它们不仅在炎热的夏日里带来凉爽,还在寒冷的冬天里耐得住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招:邀,引。
2. 三友:比喻松、竹、梅。
3. 风骚:指文采,才情。
4. 萧疎:即“萧条”,稀疏,不密集。
5. 雨露:雨和露,这里喻指滋润。
6. 暑天:夏天。
7. 爱他:因为喜欢他们。
8. 耐:忍受,忍耐。
9. 岁寒交: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即冬天。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通过扇子上的松竹梅图,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态度。诗中提到的“三友”指的是松、竹、梅三种植物,它们分别在寒冷的冬季保持翠绿,象征坚韧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诗人以扇子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这三种植物的淡雅和生机,同时也强调了它们的耐寒特性,传递出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松竹梅画扇》是南宋诗人葛绍体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80年前后)。葛绍体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官员,曾在宫廷任职,擅长书法和诗歌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在葛绍体创作这首题画诗的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等题材的作品,受到了文人士大夫们的喜爱。此外,宋代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行书和草书,各具特色。
在这首诗中,葛绍体通过对松、竹、梅三种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坚韧不屈、傲霜斗雪的精神品质的追求。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自然景观中,更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首诗既是对书画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激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