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江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的小洲笼罩着漂浮的烟雾,天空一片苍茫幽远。
船只轻盈得让人察觉不到它的移动,只有当缆绳紧绷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船在行驶。
远远地听到草声,才知道岸边已在眼前;闻到阵阵清香,便能暗暗识别出那一定是莲花。
此刻唯一可见的是远处孤独的帆影,仿佛永远都悬在旅人心头。
去完善
释义
1. 姚崇: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历任三朝宰相,为唐玄宗朝前期著名的贤相。
2. 夜渚:夜晚的水边,这里指江边的夜晚景象。
3. 浮烟:飘动的烟雾。
4. 苍茫:旷远模糊的景色,此处形容夜色中水面的辽阔。
5. 晦远天:昏暗遥远的天空,形容夜晚的天空。
6. 轻:轻便,轻盈。
7. 不觉:不知不觉。
8. 动:晃动,移动。
9. 缆:船缆,用于系住船只。
10. 急:紧,紧张。
11. 始:才,开始。
12. 知:知道,察觉。
13. 听草:倾听草丛中的声音。
14. 遥寻:远远地寻找。
15. 闻香:闻到香味。
16. 暗识:暗暗地识别出。
17. 莲:莲花,这里指代水面上的荷花。
18. 唯看:只看,只观察。
19. 孤帆影:孤独的帆船的影子,形容船只孤独航行在水面上的景象。
20. 常似:常常像。
21. 客心悬:旅客的心情挂念,形容离家在外的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夜渡江》是一首描绘夜景和抒发诗人心情的诗歌。诗中描写了江面飘渺的烟雾、苍茫昏暗的天色、轻盈的小船、紧拉的缆绳、远处隐约的岸边以及幽香的莲花。这些景象构成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夜晚画面,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虑。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描述了夜晚江面的情景,浮烟弥漫,天色昏暗。这两句诗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的氛围,也预示着诗人接下来将表达的情感。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描绘了小船在水面上轻轻荡漾,不觉得它在移动,只有缆绳紧绷时才感觉到它的存在。这里的对比强调了诗人此时的寂静心境,以及对生活的细微观察。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则是通过听觉和嗅觉来捕捉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同时,这两句也传达了诗人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最后两句“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孤帆的形象隐喻自己孤独的心情,表达了在漂泊旅途中感受到的焦虑和无奈。这种情感既是对现实的写照,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总的来说,《夜渡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中的孤独与彷徨,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渡江》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姚崇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13年,正值唐玄宗时期,此时姚崇正担任宰相一职。在这一年里,他积极推行“开元之治”的政策,使唐朝国势逐渐走向繁荣。
姚崇的这首《夜渡江》创作于他在江南巡视之时。在这个时期,他深感国家富强的重要,因此在诗中表达了希望朝廷重视民生、勤俭治国的心愿。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国家的昌盛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努力,因此在诗中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