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洛阳城侍宴应制
游豫停仙跸,登临对晚晴。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
野奏风成曲,山居云作缨。今朝丘壑上,高兴小蓬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游览途中暂时歇息,登上高处面对着夕阳的余晖。河边的野鸭映出倒影,山间的鸟儿回应着虚无的声音。风吹动着原野,如同演奏一曲,山中云朵缠绕如带。在这山水之间,今天的心情犹如来到仙境般愉悦。
去完善
释义
1. 游豫:指帝王出游与巡视。
2. 仙跸:皇帝的代步工具,这里指代皇帝。
3. 停仙跸:停止帝王的仪仗队。
4. 登临:登上高处观赏风景。
5. 川凫:水鸟,比喻江面的波纹。
6. 岩鸟:山间的鸟儿。
7. 虚声:虚构的声音。
8. 野奏:野外演奏的音乐。
9. 风成曲:随着风形成的曲子。
10. 山居:山中居住。
11. 云作缨:云雾缭绕如冠带。
12. 丘壑:山水之间的地方,此处为风景优美之地。
13. 小蓬瀛:蓬莱仙境,意指乐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阳城参加宴会时的所见所闻。首先描述了诗人游览山水的情景,车马停在仙境般的洛阳城,登高望远,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接下来,诗人通过倒影和虚声这两个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水鸟翱翔、山鸟鸣叫的生动景象。
在欣赏大自然的优美乐章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隐居山林的向往。最后,诗人将自己此刻的心情比作兴致勃勃地游览蓬莱仙境,表现出对这次宴会以及周围景色的喜悦与陶醉之情。全诗语言华美,意境开阔,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姚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这一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国家繁荣昌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姚崇在开元年间曾任宰相,他积极推动改革,辅佐唐玄宗治国安邦,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在晚年因与权臣李林甫的权力斗争失利,被迫辞职回乡。在这首《故洛阳城侍宴应制》中,姚崇通过对昔日洛阳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许。
同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峰。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姚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在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人文气息和历史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