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洛阳城侍宴
南山开宝历,北渚对芳蹊。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
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风景如画的南山西侧开启盛大的宝历节,与北侧迷人的小路遥遥相对。时令风吹过梅花,掀起一阵香气四溢的花瓣雨;露水和青草交织着,形成一幅参差有致的画卷。
尊贵的酒宴上,斟满了尧帝时代的佳酿;动听的音乐此起彼伏,舜帝时代的乐曲悠悠扬扬。肩负重任的人们沉醉在这般美景之中,精神越发焕发。放纵欢乐的心情不断壮大,让人不禁为之陶醉。
去完善
释义
《春日洛阳城侍宴》姚崇注释如下:
1. 南山:指洛阳城附近的南山,可能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某座山。
2. 开宝历:开元年间的历法,这里指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
3. 北渚:北方的水边地带。
4. 芳蹊:花径,这里指洛阳城的花园区。
5. 的历:形容风声清晰可辨。
6. 风梅度:随风飘来的梅花香气。
7. 参差:形容植物高低不齐的样子。
8. 露草低:露水滋润下的草地显得生机勃勃。
9. 尧樽:这里代指皇帝的宴席。
10. 舜乐:古代传说舜帝所作的音乐,这里代指宫廷音乐。
11. 上席:尊贵的席位,这里指皇帝坐的位置。
12. 前溪:前面的溪流,这里可能是指宴会所在地的附近的一条溪流。
13. 任重:担任要职的责任重大。
14. 由来:从来,一直。
15. 乘酣:饮酒兴致正浓时。
16. 志转迷:神志模糊不清,形容醉酒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姚崇的这首《春日洛阳城侍宴》描绘了春日里洛阳城的美丽景色。诗中南山、北渚的描述展现了地点的广阔;“的历风梅度,参差露草低”则通过描绘风中梅花和露草的形象,勾勒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同时,诗中还提到了尧樽、舜乐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意。最后两句“任重由来醉,乘酣志转迷”则表现了诗人虽重任在身,却仍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豁达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洛阳城侍宴》是唐代著名文人姚崇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也就是公元712年至756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而姚崇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曾多次在洛阳城中参与皇室的宴会,因此得以有机会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当时,唐玄宗即位之初,政治清明,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姚崇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诗篇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在这首诗中,姚崇通过对春日洛阳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盛世景象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