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焦山

标题包含
游焦山
江势东倾剧建瓴,中流岩壑隠禅扃。 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 修竹捎云凌北固,桃花吹浪涨南溟。 上人劝赋斯山境,乞与微吟勒翠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汹涌如建瓴倾倒,激流中隐藏着石窟寺门。 没有哪位僧人愿意摆渡降龙钵,路过的行人争相触摸那埋葬仙鹤的石碑。 茂密的竹林直达北固山,桃花盛开在波浪滔滔的南海。 上人说要描绘这山间风景,让我试着以诗来刻画这翠绿的山景。
去完善
释义
1. 江势东倾剧建瓴:形容长江水流湍急,向东倾斜的态势犹如倾倒的瓶子之水一泻而下。建瓴,取自“建瓴水”,即倾倒瓶中之水的意思,用以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2. 中流岩壑隠禅扃:指焦山屹立在长江的中游位置,周围环绕着岩石和山谷,成为了禅宗修行者的理想之地。岩壑,意为岩石形成的山谷;隠禅扃,是指隐藏在此地进行禅修的门径。 3. 游僧谁渡降龙钵:指游方的僧人谁能凭借智慧和修养降服心中的烦恼和欲望。降龙钵,为佛教传说中的法宝,喻指智慧法力。 4. 过客争摸瘗鹤铭:言路过的游客争相触摸并缅怀埋葬仙鹤的石碑。瘗鹤铭,又作“瘗鹤铭碑”,是古代著名的石刻作品,主要描述了作者埋葬爱鹤的过程及感受。 5. 修竹捎云凌北固:描绘了修长挺拔的竹子刺破云端,高耸在北固山的景象。修竹,意指长长的竹子;凌,意为越过或超越。 6. 桃花吹浪涨南溟:表现桃花盛开时,江水激起浪花,潮水高涨的景象。南溟,指南部的海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晁公武在游览焦山时的感慨之作。诗以“江势东倾”起笔,描述江水汹涌的壮美景色,然后描绘出隐于山水之间的禅院景象。诗中的游僧、过客,以及翠屏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清幽世界。诗人通过与僧人的对话,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焦山》是南宋诗人晁公武的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篇。此诗创作于公元1186年,此时正值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处于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一年里,金兵进攻南宋的边界,使得民生疾苦,百姓流离失所。 晁公武作为南宋的一位士人,他在此时期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临安府通判、国子监司业等官职,但由于对时政的不满,多次辞官回乡。他在这一时期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因此在他的诗篇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此外,《游焦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在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人墨客们纷纷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慰藉。焦山作为江南的一座名山,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晁公武在此时游历焦山,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