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定楼

标题包含
南定楼
水接荆门陆控秦,卧龙陈迹久尤新。 剑关驿外青山旧,锦里祠边碧草春。 更筑飞楼瞰泸水,拟将遗恨问洪钧。 南方已定虽饶富,北望中原正惨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江之水与荆门相接,陆上要塞掌控着秦国之地,卧龙的遗迹依旧留存,仿佛时间并未流逝。在剑门关外的青山依旧存在,锦里的祠堂边绿意盎然的春天。建起高楼俯瞰泸水,好像想要询问历史的轮转,尽管南方已经平定且资源丰富,但依然向北方的中原望去,神情凝重。
去完善
释义
1. 荆门:即荆州城门,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这里是长江三峡的起始点。 2. 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 3. 陈迹:古代的陈旧遗迹。这里指诸葛亮当年在荆州的遗存。 4. 剑关:又名作“剑阁”,古蜀道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四川省剑阁县东北。 5. 锦里:又称锦官城,是四川成都的一个著名古迹,因其地有蜀锦而得名。 6. 碧草春:春天绿草茵茵的景象。 7. 飞楼:高楼,建筑在高处的楼房。 8. 泸水:长江上游支流,流经四川、云南等地。 9. 洪钧:古人认为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这里代指大自然或命运。 10. 中原:指中国中部地区,一般指黄河流域。 11. 惨神:感到心情沮丧或悲伤。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定楼》是宋代诗人晁公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约公元1160年至1210年之间。这个时期正值金兵南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晁公武身处这一历史背景下,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晁公武的人生经历也是丰富多样的。他曾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后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贬谪至湖南。在流放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事务,关心民生疾苦,以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朝廷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下侵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南宋内部矛盾重重,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激化,秦桧等奸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晁公武忧国忧民的情感愈发强烈,从而创作了这首抒发壮志未酬的爱国诗篇——《南定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