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
蜗牛庐畔舫斋前,春晚风光绝可怜。
云补断山尤秀拔,竹藏残蕊尚婵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简陋的房屋旁边,春天的景色美丽得令人同情。云朵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峦,竹子掩映着凋谢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蜗庐:指简陋的住房。庐,房屋。蜗牛庐是诗人自喻自己的住所。
2. 畔:边。这里指的是在房子旁边。
3. 舫斋:书房或读书的地方。舫,船。古人常用船形建筑的书房来比喻学海无涯。
4. 春晚:春天的末尾。
5. 风光:风景和景色。
6. 绝可怜:极其令人喜爱。绝,极;可怜,值得怜悯、惹人喜欢。
7. 云补断山:形容云朵将断裂的山峰连接起来,使山峰显得更加秀丽挺拔。
8. 尤:特别。
9. 秀拔:挺拔秀丽。形容山峰高耸的姿态。
10. 残蕊:凋谢的花蕊。残,凋谢。
11. 婵娟:形容女子的姿态美好,也常用来形容月亮和花。在这里是指竹子下藏着的凋谢花朵仍然美丽。
去完善
赏析
《春日》一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人通过对“蜗牛庐畔舫斋前”的描述,展现出春天的宁静与美好。在诗人眼中,春天仿佛是一种恩赐,使得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同时,诗人运用了对偶和拟人化的手法,以“春晚风光绝可怜”赞美了春天的美丽,使读者感受到春天带给人们的欣喜之情。
接着,诗人又以“云补断山尤秀拔,竹藏残蕊尚婵娟”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景色。白云缭绕着山脉,使其更加峻峭秀丽;翠竹中藏着残留的花蕊,给人一种婉约的美感。这一联诗句,诗人将自然景色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流露出对春天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人晁公武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创作于公元114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此时的中国正处于金朝南侵和宋室南渡的历史背景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晁公武作为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关注国家命运,积极参政议政,曾任尚书省右司员外郎等要职。然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多次遭受贬谪。这些人生的曲折际遇使他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有了更深的思考,也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人阶层在诗歌创作上注重哲理性和个体情感的表达,追求艺术的独创性。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晁公武在诗歌创作上受到了这种潮流的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