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宦
孤宦殊主意自违,邻光兹幸吒余辉。
人心识尽童心灭,世事谙多乐事稀。
直有岁寒甘柏说,终无春思惜花飞。
岂同毛刺墦间客,向望他门卜所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孤独的官员,想法独特,总是跟世人相异,邻里间的灯光,有幸可以借取余光。人心的成熟往往会失去童真,对世界了解越多,快乐的事情就越少。只有经历严寒的人,才会欣赏松柏的品质,终究无法对春天里的花朵消逝感到惋惜。而有的人就像求田问舍的客人一样,他们只是期待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依赖。

去完善
释义
孤宦:指单身官员或职位较低的官员。
殊:特别,与众不同。
意自违:内心的意愿与现实相违背。
邻光:靠近阳光的地方,这里指的是朝廷。
兹幸:这里是幸运的意思。
吒余辉:留下残阳的光辉。
识尽:认识了解清楚。
童心:纯真无邪的心性。
谙:熟悉。
甘柏说:以松柏的耐寒来比喻坚韧的品质。
春思:春天的思绪,这里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惜花飞:惋惜花朵凋零。
毛刺:茅草的花序。
墦间客:乞讨的人。
向望:盼望。
卜所依:通过占卜来决定依靠的对象。

去完善
赏析
《孤宦》张载这首古诗抒发了作者对宦途独身一人的感慨,以及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首联表达了在官场中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但终究无法避免受到外界影响;颔联则道出了经历世事之后,童真与快乐渐渐消失的无奈;颈联以岁寒甘柏和春思惜花的对比,突显了作者的坚韧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尾联则以毛刺墦间客的形象,展示了诗人不愿攀附权贵、坚守本心的品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孤傲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孤宦》是南宋诗人张载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孝宗时期(公元1163年-1189年)。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政权稳固、经济文化繁荣的阶段,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依然突出。张载本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科举失意,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官场度过,先后担任多地知县,因尽职尽责,受到百姓爱戴,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排挤和打压,导致仕途不顺。在这种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下,张载创作了这首《孤宦》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