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浙江观潮

标题包含
浙江观潮
万仞银山铁壁,三军貔虎熊罴。 不怕蛟龙作横,输他解事吴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巍峨峻峭的雪山和坚固如铁的壁垒前,三军勇士如同勇猛的猛兽。 面对汹涌而来的敌军,我们无所畏惧,勇敢抵抗;但是最让我们叹服的,还是那些熟悉战事、机智过人的东吴英雄们。
去完善
释义
《浙江观潮》章甫:章甫为明朝诗人,此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下面是诗句注释: 1. 万仞银山铁壁:形容江潮涌来时的气势磅礴,如同万仞高的银色山脉和铁打的墙壁。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铁壁,坚硬的墙壁,这里用来比喻江潮的水墙。 2. 三军貔虎熊罴:形容士兵英勇无畏的形象。三军,古时分左、中、右三军,泛指军队;貔、虎、熊、罴皆为猛兽名,这里用来比喻士兵的威猛形象。 3. 不怕蛟龙作横:即使有凶猛的蛟龙翻腾捣乱,人们也不怕。蛟龙,传说中游走于江河湖海的神秘生物;作横,捣乱,制造麻烦。 4. 输他解事吴儿:相比起来,那些懂得水性的吴地子弟更值得称赞。输,比不上;解事,了解事物规律,这里特指熟悉水性;吴儿,吴地的青年男子。
去完善
赏析
《浙江观潮》是一首描绘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的诗歌。诗人以磅礴的气势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 首句“万仞银山铁壁”,用银山、铁壁来形容潮水的高度和硬度,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这里的“万仞”一词,强调了潮水的高耸,突出了其壮丽的景观。 次句“三军貔虎熊罴”,将潮水的力量比喻为勇猛的三军将士,生动地传达出钱塘江大潮的冲击力。这里的“貔虎熊罴”是古代神话中的猛兽,用来形容军队的勇武,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不怕蛟龙作横”,表达了诗人对于钱塘江大潮的赞美。即使是最凶猛的蛟龙,在大潮面前也显得微不足道。这里用蛟龙来象征一切险恶的力量,表明钱塘江大潮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 最后一句“输他解事吴儿”,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赞叹那些勇敢面对钱塘江大潮的吴地人。他们了解潮水的规律,能在危险中求生,展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尊重和勇敢抗争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浙江观潮》是宋代诗人章甫所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壮观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章甫作为一位擅长写景抒情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以江南水乡风光为主题。 在这个时间段内,章甫的生活经历较为丰富,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后因官场斗争失利而辞官回乡,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归隐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自然景色有着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他的诗作往往充满了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在章甫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时期。虽然经济、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战乱和社会矛盾依然严重。这种时代背景使得章甫的诗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在《浙江观潮》一诗中,章甫通过对钱塘江潮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此外,诗人还通过观潮者的感叹,反映了人们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