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咨草根虫
咨咨草根虫,瑟瑟叶上雨。
休休退食人,落落谁与语。
陈编竟日披,陋室随时处。
此心苟自乐,贫贱亦得所。
夷齐虽饿死,清风冠千古。
颜子瓢屡空,宣父极称许。
但当守吾仁,晋楚何足数。
试看松与柏,矫矫傲寒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草虫们在低语,叶片上的雨滴在颤抖。
休息时的人们,寂寞又孤独,无人交谈。
每日翻阅古籍,蜗居在这简陋的房屋里。
只要内心有快乐,贫穷和卑微也可以心安理得。
伯夷和叔齐虽然饥饿而死,但他们的清白名声流传千古。
颜回的生活贫困,但孔子却非常赞赏他。
只要我们坚守仁爱之心,哪里还担心世俗的繁华。
看看那松树和柏树,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它们都坚强不屈。
去完善
释义
1. "咨咨":此处为象声词,形容虫子鸣叫的声音。
2. "瑟瑟":形容微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
3. "休休":安闲的样子。
4. "落落":孤单的样子。
5. "陈编":指古籍、史书。
6. "陋室":简陋的居室。
7. "夷齐":伯夷和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周灭商时坚持不吃周的粮食而被饿死。
8. "颜子":即颜回,孔子的学生,以贫穷而能坚守道义著称。
9. "宣父":孔子。
10. "晋楚":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
11. "矫矫":挺拔、高大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咨咨草根虫》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裘万顷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一种清贫而不失自尊的态度。诗人以“草根虫”和“叶上雨”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虽然生活困顿,但依然坚守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首联“咨咨草根虫,瑟瑟叶上雨”,诗人通过对草根虫的观察,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界中的微妙变化。而瑟瑟的叶上雨声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律动。这两句不仅为整首诗营造了宁静自然的氛围,还传达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关注。
颔联“休休退食人,落落谁与语”,此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日常状态,表达了孤独的心境。虽然身处困顿之中,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一联既是对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对其高洁品质的象征性表达。
接下来的四句,即颈联和尾联,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上的贤士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无论是伯夷、叔齐这样的高洁之士,还是颜回这样的博学之人,他们都能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便贫穷也不改初衷。诗人以此为例,勉励自己要坚守道德原则,不被世俗所累。
最后两句,即尾联“试看松与柏,矫矫傲寒暑”,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松树和柏树在严寒酷暑中依然挺拔的品质,这也正是诗人自己坚守的信仰。整首诗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使主题得到了深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咨咨草根虫》,是南宋诗人裘万顷所创作的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象的诗歌。创作时间是公元1164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裘万顷历经宋高宗、宋孝宗两朝,曾担任过州郡属官和安抚司参议等职务。他身处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环境,面临国家内外忧患,深感忧虑和责任。然而,裘万顷并未完全沉浸在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在《咨咨草根虫》这首诗中,裘万顷通过对草根虫活动的观察,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这种关注并非纯粹的自然崇拜,而是寓含着他对南宋政治现状的思考: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繁荣。因此,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来看,它既展示了裘万顷对自然的敏感洞察力,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