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李遂之越

标题包含
送李遂之越
未习风波事,初为东越游。露沾湖草晚,月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处,兰亭水向流。西兴待潮信,落日满孤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郎士元,字君胄,号石洲,江苏宜兴人。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享年87岁。他是明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 郎士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没有经历过波涛汹涌的事情,初次来到东越旅行。夜晚的露水沾湿了湖边的草丛,明亮的月光照耀在海边的山峰,使得秋天变得更加明亮。 梅市的城门在哪个方向呢?兰亭的水流向哪个方向流动呢?在西兴等待着潮水的到来,夕阳映照着孤单的小舟,使其充满了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东越: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浙江省。这里是借指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2. 露沾湖草晚:晚,晚上。露沾湖草,形容傍晚时分露水晶莹,沾染在湖边的草上。 3. 月照海山秋:秋月照耀下的海边山峰景象。海山,海边山峰。 4. 梅市:相传唐代绍兴有梅市,以产梅著称。这里用来泛指绍兴的繁华市场。 5.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下,为东晋王羲之等文人聚会之处。这里借指风景优美的山水胜地。 6. 西兴:古渡口,位于今浙江杭州萧山附近钱塘江岸边,是钱塘江下游的重要渡口。 7. 潮信:即潮汛。海潮规律性涨落的日期或时刻。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未习风波事,初为东越游”起笔,看似简单直白的表达,却勾勒出李遂出游的情景,暗示出他可能首次离家远行,透露了诗人的关爱与担忧。接下来描绘了西湖周边的夜景:“露沾湖草晚,月照海山秋。”湖草上的露水、月光下的山海,都是宁静而美丽的景致,给人以深邃的感觉,同时表达了离别时的沉重气氛。 中间两句——“梅市门何处,兰亭水向流”,写出了李遂即将前往的目的地的著名景点。诗人以此方式,既表达了对李遂美好未来的祝愿,又为其出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最后两句——“西兴待潮信,落日满孤舟”,以钱塘江潮信为契机,营造了一个人景交融的场景,既有落日的惆怅,又有浪潮的奔腾,生动地展示了作者心境的变化和别离的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高超艺术造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李遂之越》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 在这个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然而,在这繁荣昌盛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方面,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广,知识分子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但另一方面,由于官僚体系的日益庞大和复杂,许多有才能的人并不能得到重用,只能在基层苦苦挣扎。 郎士元正是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之一。他自幼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尽管如此,他并未气馁,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提升自己。在李遂即将离开家乡前往越州任职之际,郎士元以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鼓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理想和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