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
九夏困烦冤,逢秋似得仙。
短床便月下,长簟怯风前。
露气清群木,云棱澹一天。
西江无限水,长啸忆楼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夏日烦恼不断,秋日却如仙境。
床铺短暂适合赏月,竹席却在风中颤抖。
露水使树木更加清新,云朵使天空更加辽阔。
西江的水无穷无尽,我想起在船上放声高歌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1. 九夏:指夏季的九十天。古人称夏季为“九夏”,也称“三夏”或“九序”。
2. 短床:靠窗处的小榻。
3. 长簟:长长的竹席。
4. 西江:西来的大江,这里可能指长江。
5. 楼船:古代战舰的一种,船上建楼三层,高大如城,可容数百人。
去完善
赏析
《初秋》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变化。诗人用“九夏困烦冤,逢秋似得仙”两句诗表达了夏天的炎热让人生烦,而秋天的凉爽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的心情转换。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夜晚月光下的短暂休息,白天在微风中感受到的凉爽,以及露气和云彩带来的美景。最后两句则通过回忆在西江上的楼船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秋》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胡宿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即北宋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胡宿经历了多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他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便已文采斐然,成年后更是成为北宋朝廷的知名官员。然而,尽管在仕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胡宿的内心却充满了忧虑和感慨。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正处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
在创作《初秋》时,胡宿已经步入中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面对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色,他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仕宦生涯,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因此,在这首诗中,胡宿以初秋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