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楼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在山的背后看到了楼阁的影子,应该和山一样高。座位上的太阳已经升起,而城里的鸡还没有打鸣。
有无数的燕赵美女,吹着笙登上了金梯。风从洛阳东边刮起,香味飘过了洛阳西边。
公子在漫漫长夜里沉醉,听不见杜鹃鸟的啼鸣。
去完善
释义
1. 背山:指身后有山的地方。
2. 见楼影:看见楼房的影子。
3. 应合:应该会。
4. 与山齐:与山的高度相同或相近。
5. 座上:座位上的人。
6. 日已出:太阳已经升起。
7. 未鸣鸡:指还没有听到鸡叫的声音。
8. 燕赵女:燕赵地区的女子。燕赵,泛指河北地区。
9. 金梯:金色的阶梯,此处指四望楼的台阶。
10. 洛阳东:洛阳城的东边。
11. 洛阳西:洛阳城的西边。
12. 公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称呼。
13. 长夜:整夜。
14. 不闻:没有听到。
15. 子规:即杜鹃鸟,传说其叫声悲苦,常用于诗词中表达哀愁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四望楼》是唐代诗人曹邺的一首描绘宴游场景的诗。诗中通过四望楼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繁华城市生活的感慨和对公子哥的讽刺。
首先,诗人以“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开篇,通过对四望楼的描述,表现出其高大壮观的形象。同时,这里的“与山齐”也暗示了四望楼的显赫地位。
接着,诗人通过“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的对比,展现出四望楼所处的繁华都市环境。太阳已经升起,而城中的鸡尚未报晓,说明四望楼的宴会正热烈地进行着,使得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的两句“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诗人描绘了众多燕赵美女吹笙助兴的场景。她们身着华丽的衣裳,登上金梯,为宴会的气氛增添了几分奢华。这里体现了富家子弟生活的奢靡无度。
“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诗人用风来形容宴会上弥漫的香气,从城东一直飘到城西,可见宴会的规模之大,参加的人数之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俗和风气。
最后,诗人以“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结尾,表达了对公子哥的讽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彻夜狂欢,听不到杜鹃鸟的啼哭。这里的子规鸟象征着悲哀、离别和苦痛,暗示了富贵人家不关心民生疾苦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望楼》是晚唐诗人曹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登临四望楼时所感受到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创作背景方面,曹邺生活在晚唐时期,当时唐朝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在晚年时担任了桂州刺史,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心。
在这个时间段内,曹邺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在朋友的推荐下,出任了郴州刺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政绩并不显著。在担任桂州刺史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贫困和疾苦,这使他更加关心民生问题。
在曹邺所处的时代,晚唐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示关切。曹邺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