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蟛蚏送葺芷
月腹一寸能郭索,黄流在中自濡壳。蝤蛑可是丈人行,螃蟹视之师长伯。二眸挺出胜怒蛙,八跪前驱非屈蠖。笑令樊哙自横行,何用吕布须急缚。餔糟啜醨乃吾味,嚼齿穿龈未渠恶。属厌祗觉一解胜,效美不辞双距落。蔡谟但记尊足存,孙卿不悟铁成错。谩誇右手亦持螯,水中之怒无乃虐。梁王菹醢犹至今,千古吁嗟汉恩薄。玉柱江𧎼酒半酣,银丝鲫鱼脍新斫。此非不足君所邪,斶顾居贫未能学。虫鱼琐碎熟尔雅,曲生逢之三距跃。太真小物自足佳,葺芷一笑为飞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一尺多深的月光下,波光粼粼,我摸索前行。金黄的河水流淌不息,滋养着我成长的摇篮。这只大螃蟹,身长数尺,不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吗?它的目光坚定,宛如怒蛙般犀利;它的八足行走矫健,姿态优美,如同有翼腾飞。这等英姿勃发,谁敢说它不如樊哙英勇纵横,又何必靠吕布的勇武来威震四方呢?
这只螃蟹对于我来说,就是美味佳肴的象征,我会贪婪地品尝它,丝毫不在意它的坚硬。而我对此的态度,只是觉得值得一尝,并无任何压力或厌恶。这样的美味,让人不禁想起战国时的蔡谟和汉代的孙卿,他们因为对美食的误解而犯下了错误。夸耀自己也有螃蟹般的勇敢和力量,却忘记了在水中的愤怒是多么残酷。我们应以此为戒,勿以力大无穷为炫耀资本。
此外,梁王的菹醢之刑到如今仍被传颂,虽然已过去千年,但仍令人感叹汉朝的恩情是多么淡薄。美酒的芳香、银丝鲫鱼的鲜嫩口感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这并不是在否定你的见解,而是我想说,生活的贫困让我无法模仿你那样去品味美食。现在,我只想用心感受虫鱼之间的细微差异,让生活充满乐趣。
愿与你举杯共庆,笑谈人生琐事,一同欣赏太真世界里的美妙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月腹:这里指蟹肚,因为蟹肚形似满月,所以称为“月腹”。
2. 郭索:螃蟹的行动状态,形容其行动笨拙。
3. 黄流:指黄酒。
4. 濡壳:螃蟹在黄流中清洗自己的外壳。
5. 蝤蛑:海蟹的一种,一般体型较大。
6. 丈人:尊称老人,这里用来对比,表示蟹虽然不是人类的长者,却如同长者一样有经验。
7. 螃蟹:这里指普通的小蟹。
8. 师长伯:尊称老师的意思,这里是用来比喻蟹的智慧和成熟。
9. 二眸:螃蟹的眼睛。
10. 怒蛙:一种生活在水中的昆虫,因其瞪大眼睛的样子而得名。这里用来形容螃蟹眼睛的突出。
11. 八跪:螃蟹有八条腿。
12. 前驱:向前爬行的意思。
13. 屈蠖:虫子弯曲前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螃蟹的行走方式。
14.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以勇猛著称。
15. 横行:这里指螃蟹横向爬行的方式。
16. 吕布:东汉末年名将,以勇力著称。
17. 急缚:快速捆绑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捉拿螃蟹的过程。
18. 餔糟:吃酒糟的意思。
19. 啜醨:喝淡酒的意思。
20. 嚼齿穿龈:形容吃得津津有味。
21. 属厌:形容吃饱了的感觉。
22. 一解:一次满足的意思。
23. 效美:效仿美好的事物。
24. 双距:螃蟹的两只大钳子。
25. 蔡谟:东晋大臣,以尊足著称。
26. 孙卿:即荀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以主张“性恶论”著称。
27. 右手持螯:形容手拿蟹螯的姿势。
28. 水中之怒:形容螃蟹在水中游动的姿态。
29. 无乃:恐怕是。
30. 梁王菹醢:指的是战国时期梁惠王把蚂蚁剁成肉酱的故事,用来讽刺人类的残忍。
31. 尊足:尊重长辈的意思。
32. 玉柱江𧎼:作者所在地区的酒名。
33. 银丝鲫鱼:指一种用鲫鱼做的菜肴。
34. 脍新斫:新鲜的鱼片。
35. 不足君所邪:疑问句,意为“这还不够您吃吗?”
36. 斶顾:徘徊犹豫的样子。
37. 居贫:生活贫困。
38. 虫鱼琐碎:形容螃蟹这种小动物。
39. 尔雅:古代一部著名的词典,其中对各种动植物都有详细的解释。
40. 曲生:指酒。
41. 三距跃:形容螃蟹在水中的游动姿态。
42. 太真:唐朝时期的一种舞蹈,这里用来形容螃蟹的姿态。
43. 小物:小的东西,这里指螃蟹。
44. 自足佳:自己觉得很好。
45. 葺芷:一种草本植物,这里用来比喻螃蟹的外壳。
46. 飞白:书法术语,形容笔画粗细不一,这里用来形容螃蟹的外壳。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糟粕螃蟹的诗。郑清之用诙谐的笔触描述了螃蟹的形象和生活习性,以及他与螃蟹之间深厚的感情。诗人将螃蟹比作樊哙和吕布,赋予了它们英勇善战的品质,同时也展示了螃蟹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郑清之还提到他喜欢品尝糟粕螃蟹的味道,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糟蟛蚏送葺芷》是南宋诗人郑清之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45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之时。郑清之作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担任过宰相一职,但由于政治斗争失利,被贬谪至外地。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郑清之对于时局的忧虑和个人遭遇的感慨融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他以糟蟛蚏和葺芷这两种普通的食材为题材,借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其中“糟风味不薄,俗子难与言”揭示了诗人傲然独立的个性,以及对世俗的鄙夷;而“穷达皆作吏,孔孟亦为官”则表现出诗人面对挫折时的乐观心态。
此外,郑清之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逐渐走向衰亡的阶段。金兵南下,民不聊生,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党争激烈。在这个背景下,郑清之通过对糟蟛蚏和葺芷的描绘,既反映了民间百姓生活的艰辛,也隐含着对朝廷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他通过此诗传达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