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
一泓落古寺,三赤开方池。
怀山决渎后,烁石流金时。
君看此廉泉,不增亦不亏。
炯炯玉色透,灿灿金沙辉。
朅来临古亭,石铫行相随。
呼童试春芽,活火烹新奇。
一咽利喉吻,再啜心神怡。
泠然清风来,玉液通华池。
忆我心地初,与水同一几。
心泉本无事,何必希夷齐。
曰泉已强名,况复有是非。
一笑付自然,贪廉吾不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所古老的寺庙坐落在一条小溪旁,三面都是红色的建筑。在这座山上流淌着清澈的小溪,它润泽了山石,也带来了温暖与光明。这座古庙有着一个廉洁的名字,它的水既不多也不少,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清澈的泉水仿佛是一块宝石,闪闪发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来到这里的人们,常常会来到这个古老的凉亭,品尝这里的清茶。孩子们在这里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断。当春天来临,他们便会烧起炭火,泡一壶新茶。品茶人喝上一口,喉咙感到无比的舒畅,再品一口,心情愉悦,仿佛整个心灵都被洗涤干净了。清凉的春风吹来,这甘甜的茶水如同流动的甘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我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模样,那时的我与水似乎没有什么分别。我的心就像一股清泉,原本无波无澜,又何必去追寻什么遥远的境界呢?所谓的心泉,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纷争和是非。最终我们都将一笑置之,归于自然,至于清廉还是贪婪,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去完善
释义
《廉泉》是明朝诗人黄大受的一首咏泉诗。下面是根据你的要求给出的词句注释:
1. 廉泉:廉洁的象征,以清水喻清廉。
2. 一泓落古寺,三赤开方池:形容泉水从高处流向古寺,形成三个红色的水池。一泓,一股清泉;三赤,指三个红色的水池;开,形成。
3. 怀山决渎后,烁石流金时:表示在治理山川河流之后,泉水流动的景象如同烁石流金般壮观。怀山,治理山川;决渎,疏通河道;烁石,燃烧的石头;流金,流动的金色。
4. 不增亦不亏:意指泉水的量始终不变,始终保持清澈。
5. 炯炯玉色透,灿灿金沙辉:描述泉水明亮如玉,闪烁如金色的沙子。炯炯,明亮的样子;灿灿,闪耀的样子;玉色,像玉一样透明的颜色;金沙,金色的沙子。
6. 朅来:前往,来到。
7. 石铫(diào):一种陶瓷烧制的用来煮水或煮茶的工具。
8. 春芽:春天的嫩茶叶。
9. 活火烹新奇:用鲜活的火来烹煮新采摘的茶叶。
10. 咽:吞咽。
11. 吻:嘴唇。
12. 再啜心神怡:再次品尝茶水时,心情愉悦。
13. 泠然清风来:清凉的风吹来。
14. 玉液通华池:比喻甘美的茶水滋润着身体。玉液,甘美的茶水;华池,身体的内部。
15. 心地初:心灵的最初状态。
16. 水同一几:水和茶几一样普通而重要。
17. 心泉本无事:内心的泉源原本没有烦恼。
18. 何必希夷齐:何必追求虚无的境界。希夷,指虚无的状态。
19. 曰泉已强名:泉水只是勉强命名的。
20. 一笑付自然:把一切都交给自然,不去争辩。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廉泉的诗词。诗人通过对廉泉的描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诗中,黄大受以“一泓落古寺,三赤开方池”开篇,描绘了廉泉的位置和环境。接下来的诗句,“怀山决渎后,烁石流金时”,则表达了对廉泉精神的赞美。诗人认为,廉泉的品质始终如一,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诗歌的最后部分,黄大受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心泉本无事,何必希夷齐。曰泉已强名,况复有是非。一笑付自然,贪廉吾不知。”他认为,人心中的清泉原本就是平静无波的,没有必要去和那些高人相比。至于贪腐与廉洁,也只是人为强加的名义,真正的自己,应当超脱于这些是非之外,一笑置之,顺其自然。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黄大受的独特见解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廉泉》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黄大受之手。黄大受是南宋著名的官员和文人,他以清廉、刚正不阿著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6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黄大受任陕西西安府知府。他在任职期间,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在廉政文化建设上,他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推行了“廉泉”制度,即设立一个公共水池,官员们的薪水都要先投入这个水池,经核查无差错后再领取。这一举措使得官员们更加珍惜自己的俸禄,不敢轻易挪用公款。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王朝在经过北宋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由于金兵的侵略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加剧,国家财政紧张,民生疾苦。为了拯救国家危机,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了改革措施,如陆游、朱熹等,他们都主张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以改善民生。黄大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清廉政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