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读书
青灯敞虚堂,微风动衣襟。
兀坐耽尘编,起观星河沉。
古人岂可见,所希见其心。
终然发永叹,不寐鸣床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灯光照亮空荡的大厅,微风吹动着我的衣襟。
独自静坐,沉浸在这世俗的故事中,起身观看那繁星闪烁的夜空。
古人的身影我们已经无法看到,希望能理解他们的心情。
最终我发出了深深的叹息,不眠之夜弹奏着床前的古琴。
去完善
释义
《秋夜读书》:本诗描写了作者在秋夜读书时的心情与景象。
1. 青灯:指的是古代照明用的一种油灯,以棉绳为芯,浸于豆油中燃烧,因其火焰青色,故称青灯。
2. 敞虚堂:虚堂,即空旷的厅堂;敞,使开阔、敞开。敞虚堂就是让厅堂保持开阔的状态。
3. 微风:轻微的风。
4. 衣襟:指衣服的前后部分,这里代指衣物。
5. 兀坐:独自端坐,形容独自静坐。
6. 耽尘编:尘编,即世俗之事,也可指书籍;耽,沉溺。
7. 起观:站起来观看。
8. 星河沉:指银河落下,即夜深之时。
9. 古人:这里指古代的贤人。
10. 所希:期望、希望得到的东西。
11. 终然:终于、最终。
12. 发永叹:发,发出;永叹,长久的叹息。
去完善
赏析
《秋夜读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独自在书房苦读的情景。开篇两句“青灯敞虚堂,微风动衣襟”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沉浸在书籍中,突然抬头看见星空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专注与灵感迸发。
随后,诗人提到古人虽然已经无法见到,但他们的思想仍然可以透过古籍了解,表达了诗人对古人心灵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终然发永叹,不寐鸣床琴”则透露出诗人沉浸在学习中的愉悦,以及他对音乐的热爱。整首诗充分展示了诗人醉心学问、热爱思考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夜读书》是南宋诗人黄大受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秋天夜晚在寂静的庭院中读书的场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快,文人墨客喜欢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黄大受作为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同样热衷于诗歌创作。他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在这首诗中却体现出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秋夜读书》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卷: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寂静的庭院里,作者在树下借着月光苦读诗书。这幅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一种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