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自见梅开后,相看不暂离。 只因愁落去,不忍看繁时。 佳实羹堪味,遗音角可期。 牡丹专富贵,春尽却空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梅》 作者:黄大受 年代:明代 1. 自见梅开后,相看不暂离。 注释:暂无 2. 只因愁落去,不忍看繁时。 注释:暂无 3. 佳实羹堪味,遗音角可期。 注释:暂无 4. 牡丹专富贵,春尽却空枝。 注释:牡丹,一种著名的花卉,象征着富贵和高雅;春尽,春天的结束。
去完善
赏析
《梅》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大受的作品。全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价值观。 首联“自见梅开后,相看不暂离”,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梅花开时,诗人便与之相伴,不离左右,可见其对梅花的热爱。 颔联“只因愁落去,不忍看繁时”,则揭示了诗人对梅花的忧虑。诗人担忧梅花凋谢,故而不忍目睹其繁华时刻。这种忧虑实际上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颈联“佳实羹堪味,遗音角可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他认为梅花的果实美味可口,而梅花的花期则可期待。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又暗示了其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尾联“牡丹专富贵,春尽却空枝”,则是对富贵的批判。诗人认为,尽管牡丹象征着富贵,但在春天结束时,它却只能留下空空的枝头。这表明诗人认为财富并非永恒,真正的价值在于生命本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黄大受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金兵入侵、南宋建立等。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为了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常常借物抒怀,以诗词歌赋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创作《梅》这首诗时,黄大受正身处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当时,临安的繁华景象并没有让这位诗人感到愉悦,反而让他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通过观察梅花盛开的美景,联想到国家疆土的广阔和人民生活的艰辛,从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此外,黄大受还受到当时的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士人阶层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这使得文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黄大受作为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在《梅》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作为士人的期许和责任,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