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其三
九月黄花正是时,谁催青女试瑰琦。
冰天雪夜无人问,玉质金相我自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金秋九月盛开的黄色花朵正在时候,是谁在催促这位神秘女性尝试如此美妙的魔法呢?在这寒冷寂静的夜晚,没有人关注她,但那美好的品质和如金子般的光芒,只有我自己深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 即事:事情发生的时候;
3. 家铉翁:南宋末年至元代初年的文人;
4. 黄花:这里指菊花;
5. 青女: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霜雪;
6. 瑰琦:形容事物奇异美好;
7. 冰天雪夜:极寒冷的天气;
8. 金相:佛教术语,比喻人的品质纯正;
9. 我自知:我自身知道。
去完善
赏析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其三》描绘了菊花在寒冷的天气中独自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坚韧品质和孤独处境的赞美。首句“九月黄花正是时”表明此时的菊花正值盛开期,虽然时值九月,但天地之间已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景象。第二句“谁催青女试瑰琦”暗示这美丽的花儿并非出自自然之手,而是出自神秘的青女之手。她似乎是在展示自己的鬼斧神工。
接下来的两句“冰天雪夜无人问,玉质金相我自知”则是诗人的自言自语。在这样的冰天雪地里,无人关心菊花的存在,唯有诗人自己欣赏它那如玉般晶莹、如金般闪耀的品质。这里既表达了对菊花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这首诗以物喻人,通过描述菊花的形象和品质,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其三》是南宋末年文人家铉翁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8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在这期间,金兵入侵,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家铉翁本人在这段时期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曾担任朝廷的高官,后因战败被俘,成为了金人的俘虏。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磨难后,他终于重获自由,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同时,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南宋末年的文人们普遍面临国破家亡的困境,他们渴望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心中的苦闷和忧国忧民之情。因此,家铉翁的这首诗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文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