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四首 其二
一夜泠风入翠幢,梦魂长是绕湘江。香螺脱厣烟生幄,豆寇含胎蝶满窗。碧岫台空云雨断,绛河星动女牛双。牢愁得似秦城远,几日重围未肯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夜,冷风悄然吹进了绿色的幢幕,我的梦境总是围绕着湘江。香螺脱去了外壳,烟雾弥漫了帷幕;豆蔻嫩芽含苞待放,蝴蝶飞舞在窗前。碧绿的山峰上空,云雨渐渐停止,绛红的银河中,牛郎织女星相互靠近。内心的忧虑如同远方的秦城,尽管敌军的重重包围已经持续数日,但它仍然不愿屈服。
去完善
释义
1.泠风:清凉的风。
2.翠幢:绿色的旗帜,此处代指翠绿的树梢。
3.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4.湘江:湖南省的主要河流之一。
5.香螺:一种海螺的名称。
6.脱厣:脱掉覆盖物。
7.幄:帐幕。
8.豆寇:豆蔻是一种植物果实,通常用于香料制作。
9.含胎:指果实在母体中发育成熟。
10.碧岫:青翠的山峰。
11.台空:平台无人。
12.云雨断:云雨停歇。
13.绛河:银河。
14.女牛: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与牛郎,分别代表牵牛星和织女星。
15.牢愁:深深的忧愁。
16.秦城: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
17.重围:包围圈。
18.未肯降:不愿投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婉约派的风格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诗的首联以“泠风”和“湘江”为意象,营造了孤独、忧伤的氛围;颔联则用“香螺”、“豆寇”来隐喻少女的情思,传达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颈联中的“碧岫台空”、“绛河星动”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忧郁与无奈;尾联则借用了“秦城”这一历史典故,暗示自己陷入困境无法摆脱的心情。整首诗的意境深沉而悠远,情感丰富而内敛,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题四首·其二》是宋代诗人张逊的一首古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张逊作为一位宋代文人,其生活阅历和人生际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诗作风格。他可能经历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的仕途生涯,也有可能感受到民间疾苦、官场腐朽的现实困境。这些人生的起伏变化使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深关切。
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对张逊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个时代的人们崇尚儒学,注重品德修养,重视诗词歌赋的艺术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张逊的诗歌作品既体现了儒家的人文关怀,又展现出宋代诗词的独特韵味,从而成为一代文人的典范之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