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霄亭
烟际晴岚似有无,举头相望是云衢。
若为透入云间路,直渡银河采白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晴天山景,抬头望去,仿佛是一片云间的道路。如果可以穿越这云中的路途,我愿意直上云霄,渡过银河去采摘那洁白的榆树。
去完善
释义
1. 烟际:云烟之间。
2. 晴岚:晴朗天气的山间雾气。
3. 似有无: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
4. 举头:抬头。
5. 相望:互相张望,彼此对视。
6. 是云衢:这是云彩之间的道路。
7. 若为:如果,假如。
8. 透入:穿过。
9. 云间路:云雾之间的道路。
10. 直渡:直接渡过。
11. 银河:这里指天空中的云层。
12. 白榆:白榆树,这里比喻云层中的光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半霄亭》,诗人以清幽的笔触描绘了登亭远望时所见的景象。诗的首句“烟际晴岚似有无”,通过描述山间云雾的缥缈朦胧,展现出一种幽深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将视线引向天空,使得首句与次句“举头相望是云衢”形成呼应,表达了站在亭中仰望天空的感受。这样的场景使人心旷神怡,仿佛能体会到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快感。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此,而是借“若为透入云间路”这一设想,表达出渴望更深入地探索宇宙奥秘的愿望。诗人借用“直渡银河采白榆”的想象,生动地传达出自己对于星际探险的热切期盼。这种向往揭示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总的来说,《半霄亭》这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半霄亭》是南宋诗人陈岩创作的一首描绘其宅邸“半霄亭”景色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9年,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国历经了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社会政治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文人墨客们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创新。
在个人生活方面,陈岩生活在南宋初期的一个文人世家。他的家族以其博学多才而著名,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尽管时局不稳,陈岩仍然坚持钻研学问,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热衷于游山玩水、结交文人雅士,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陈岩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渐意识到功名禄位的虚无缥缈,转而寄情山水,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描绘“半霄亭”美景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