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景咏
仙翁早岁学吾乡,我到衰年客仞墙。
柳下和风今有惠,江西诗派又传黄。
幽居众仰仁山静,默坐身回佛日光。
人世大都如梦觉,虽然如梦话难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时期我学于家乡,如今在我老的时候却做客他乡。
在柳树下的和风吹拂中今天我有所收获,江西的诗人们又在传递着黄色的信息。
宁静的居所,大家敬仰的是仁山的安静,默默静坐的我仿佛回到了阳光普照的佛家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像梦一样醒过来,虽然是梦境但其中的故事却难以忘记。
去完善
释义
1. 仙翁:尊称年老的仙人或道士。这里指黄景咏。
2. 早岁:早年。
3. 吾乡:我的故乡,即诗人自己的故乡。
4. 衰年:老年,年纪大的时候。
5. 客仞墙:旅居外地。仞墙,古代将城墙划分为若干段落,每段称为一仞。这里用仞墙来比喻外地。
6. 和风:春天的微风。
7. 今有惠:如今得到了好处或恩惠。
8. 江西诗派: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歌流派,以江西地区为中心,代表人物有黄庭坚等。
9. 幽居:深居简出,过著清静的生活。
10. 仁山:佛教语,以仁爱之心对待众生。
11. 默坐:静静地坐着,不言语。
12. 佛日光:佛教语,指佛法的光辉。
13. 大都:大多数时候。
14. 如梦觉:像梦境一样虚幻。
15. 虽然:即使这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黄景咏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先,“仙翁早岁学吾乡,我到衰年客仞墙”描述了两人各自的学习历程和现状,表明尽管年纪不同,但他们之间仍有深厚的友谊。接下来的两句“柳下和风今有惠,江西诗派又传黄”则是对黄景咏的诗才和品德的赞美。诗人将黄景咏与春风、柳下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才情和人格魅力。紧接着,“幽居众仰仁山静,默坐身回佛日光”则通过描绘黄景咏隐居生活的宁静安详,传达了诗人对其隐逸之志的钦佩之情。最后,“人世大都如梦觉,虽然如梦话难忘”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虽然人生如梦境般短暂,但友情却是难以忘怀的。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黄景咏》是宋代诗人陈藻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黄景咏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于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根据诗歌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从诗歌的题目“寄黄景咏”来看,这是陈藻写给他的朋友黄景咏的一首诗。在宋代,文人之间的诗歌交流非常频繁,朋友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关心。因此,这首诗很可能是陈藻在得知黄景咏离开家乡,远行他乡时所创作的。
其次,关于陈藻的生平,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个时期,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较为繁荣,这为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与此同时,南宋政权内部却存在著腐败和斗争,这也使得陈藻等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感到忧虑。
再者,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这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常常因为求取功名、游历四方等原因而不得不分离。这种离别的痛苦和对重逢的期待,成为许多文人在创作中所表达的主题。
综上所述,《寄黄景咏》这首抒情诗的创作背景可以概括为:在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陈藻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在得知朋友黄景咏离家远行时,有感于人生的聚散离合,创作了这首寄托思念和感慨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