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青城山

标题包含
游青城山
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奇。 方行刺史部,重款丈人祠。 冻雪诸蕃隔,晴云六面披。 访山穷宝洞,敕鬼觇丰碑。 泉落寒崖响,萝依古木垂。 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 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三十六座高峰险峻, 唯有岷山在四川独特. 才巡访刺史部门, 又来到丈人祠拜望. 山水被冻雪遮蔽, 天空晴云四面铺开. 探访山中宝藏洞穴, 了解石碑所记载的故事. 泉水滴落在寒冷的山崖上回响, 依附的古树藤萝低垂. 好的工匠保存了古代的手稿, 老者创作了新的诗篇. 登上了险要的高峰两人共享一双鞋子, 遇到了幽静处便弹奏七弦琴. 在山间流连忘返不愿离去, 期待下次再访时间.
去完善
释义
1. 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2. 三十六峰:指青城山的36座山峰。 3. 维岷: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至甘肃省南部。 4. 蜀:四川省的简称。 5. 刺史部:古代行政区划名称。 6. 丈人祠:青城山丈人观,祭祀五岳丈人的庙宇。 7. 冻雪诸蕃隔:冻结的雪阻隔了各个民族。 8. 晴云六面披:六面披,形容云彩的形状变化多端。 9. 访山穷宝洞:探访山中珍贵的洞府。 10. 敕鬼觇丰碑:此处无具体含义,可能为了平仄对仗。 11. 泉落寒崖响:描述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 12. 萝依古木垂:萝,藤本植物;依,依靠。 13. 良工存旧笔:赞美画作的技巧。 14. 老叟琢新诗:称赞诗歌创作的新颖创意。 15. 陟险齐双屐:攀登险峻的山峰,和两人共穿一双鞋一样紧密。 16. 逢幽鼓七丝:幽静的地方演奏着音乐。 17. 盘桓:徘徊,逗留。 18. 更来期:再次来到这里的约定。
去完善
赏析
赵抃的《游青城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壮美的青城山画卷。诗人以“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奇”开篇,突显出青城山的险峻与独特之处。接下来通过“方行刺史部,重款丈人祠”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游览过程,表达了他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冻雪诸蕃隔,晴云六面披”两句,展示了青城山变幻莫测的天气现象,为读者带来身临其境之感。紧接着的“访山穷宝洞,敕鬼觇丰碑”,则是对山中名胜古迹的探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泉落寒崖响,萝依古木垂”则是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致观察,用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青城山的宁静与深邃。随后诗人以“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揭示出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热爱。 “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两句,既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又形象地表现出山中幽深之境。最后,诗人以“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收尾,流露出对青城山的留恋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再次游历此地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青城山》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赵抃的一首描绘青城山景色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7年,即北宋嘉祐二年。在这一年里,赵抃担任成都知府,负责治理四川地区。在此期间,他关注民生,推动地方发展,同时也游览了四川的名胜古迹,其中包括青城山。 在这一时期,赵抃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从一个小小的进士出身,逐渐晋升为朝廷重臣。然而,他在官场上也遭遇了不少挫折,甚至一度被贬谪。尽管如此,赵抃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为国家百姓尽心尽力。 在赵抃所处的时代,北宋正处在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政治稳重,经济发达。同时,四川地区作为南宋的陪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扶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抃得以在成都知府任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地方百姓谋求福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