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姜池源庙二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姜池源庙二首 其二
博带峩冠新庙像,长衫紫领乐耕民。 雨旸从此如常德,愿作常山荐号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邓肃(1091年-1132年),字志宏,号栟榈居士,福建沙县人。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中,邓肃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太学正、秘书省校书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戴着新庙的神像,穿着紫色长袍的农民在愉快地耕作。我希望雨和阳光都像常德那样美好,我愿意成为推荐这座山的使者。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博带:宽大的衣带。 2. 峩冠:高冠,显贵的冠帽。 3. 新庙像:指姜太公的神像。 4. 长衫紫领:身穿长衫,佩戴紫色绶带,形容官员的穿着。 5. 乐耕民:乐于耕种劳作的百姓。 6. 雨旸:雨水和阳光,代指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7. 如常德:如同长久的常态。 8. 常山:此处指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相传为姜太公封地。 9. 荐号人:推荐和宣扬的人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姜太公的庙宇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耕文明和民生福祉的关切之情。诗中描绘了庙中的姜太公形象,身着长衫紫领,给人一种亲近感。同时,诗人祝愿农作物风调雨顺,展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最后,诗人希望自己能成为像姜太公那样为人民谋福利的人,体现出高尚的人生理想。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姜池源庙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邓肃于公元1174年左右创作的诗歌。这一时期,邓肃身处南宋中兴之际,面对金人的压迫和国势的衰弱,他以积极的心态投身政治和文学事业。 在这段时间里,邓肃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先是担任地方官职,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朝官。然而,他在朝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多次遭到贬谪。尽管命运多舛,邓肃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用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民族和人生的思考。 在《姜池源庙二首·其二》中,邓肃通过对姜子牙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才能的认可和对国家的忠诚。他认为自己如同姜子牙一样,具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智慧,希望能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邓肃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国家的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