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修竹千竿万卷书,水明沙净称幽居。春风架上吹残简,时复晴窗落蠹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茂密的竹林里有千万本书籍,清澈的水流和明亮的沙滩形成了理想的隐居之地。春风轻轻拂过书架,吹动着翻卷的书页,有时候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本上,还能看到蛀虫游走。
去完善
释义
1. 修竹:高大的竹子。这里用来形容竹林繁茂。
2. 千竿:极言竹子数量之多。
3. 卷书:书籍。这里指大量的书籍。
4. 水明沙净:形容水面清澈,沙滩干净,环境宁静优雅。
5. 幽居:指隐居的地方,这里指诗人的住所。
6. 春风架上吹残简:春天的风吹过书架,拂过古籍。
7. 残简:破损的书籍。
8. 时复晴窗落蠹鱼:不时会有晴天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落在书上蛀虫(蠹鱼,即书虱)身上。
去完善
赏析
《偶题》这首诗描绘了清幽宁静的读书环境,诗人借景抒发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首句“修竹千竿万卷书”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雅致的书斋图:书房外修长的翠竹婆娑起舞,书房内则收藏着浩如烟海的书籍。这里“修竹千竿”象征着文人雅士的高尚品质,“万卷书”则代表了知识的丰富与厚重。接下来的“水明沙净称幽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宁静,清澈的流水、洁净的沙滩与这间充满书香的屋子相互映照,营造出一个理想的读书氛围。
诗的后两句“春风架上吹残简,时复晴窗落蠹鱼”则细致地刻画了读书生活的景象。春风吹拂书架上的古籍,翻阅其中的残简;晴天时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上,其间还可看到蠹鱼的踪影。这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读书热情,也传递出岁月的痕迹与沧桑感,使得整首诗更加丰满立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题》是南宋诗人陈天锡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7年,正值南宋时期。此时距离靖康之耻(1127年)已经过去40年,南宋政权已经相对稳定,但北方领土仍在金国统治之下,民族矛盾和家国之恨依然深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陈天锡曾任州学教授、工部郎中等职,在任期间勤勉奉公,多有贡献。然而,他在宦海浮沉多年,最终未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功名未遂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故土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