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
碧湘幽梦秋帷冷,玉滴宵壶声耿耿。
平生不作等闲愁,风月故人长引领。
青楼花开欢正新,当时握手欲留春。
楼空花落春竟去,惟有纱窗锁暗尘。
风流回首年华晚,愁与宫眉添宛转。
不堪翠袖裛残香,六曲屏山为谁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碧波湘江中飘渺的梦在秋天的帘幕里显得冰冷,玉壶中的水滴在深夜里发出清越的声音。
我这一生都不轻易被平常的忧愁所困扰,在风花雪月的岁月里,故友常常引领我前行。
青楼里的花朵盛开时,欢乐正是时候,我们曾经握着手想要留住春天。然而楼空花谢,春天终究离去,只剩下纱窗紧闭,锁住那昏暗的尘埃。
回想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年华已经逝去,忧愁如同宫女的眉头一样婉转曲折。我不禁心疼那些翠袖上沾满的残香,还有那六折屏风是为谁在展开呢?
去完善
释义
1. 碧湘:湖南的一处风景,代指诗人的家乡;
2. 幽梦:在梦中寻访故人;
3. 宵壶:夜晚的壶水,代指时间流逝;
4. 风月故人:昔日的朋友,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故交;
5. 青楼:古代指豪奢的场所,这里可以理解为豪华的酒楼;
6. 花开:比喻繁华的景象;
7. 握手:表示亲密关系;
8. 纱窗:装饰窗户的纱网;
9. 暗尘:尘土飞扬,代表时间的流逝;
10. 风流:形容风采和才情;
11. 宫眉:眉毛如宫殿般秀美,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12. 宛转:曲折,缠绵;
13. 翠袖:绿色的衣袖,代指女子;
14. 裛残香:用手帕擦掉剩余的香味,表达失去美好的悲伤之情;
15. 六曲屏山:曲屏,形状弯曲的屏风。
去完善
赏析
《不见》这首词是黄公度悼念故人的作品。首先,“碧湘幽梦秋帷冷,玉滴宵壶声耿耿”描绘了清冷的梦境,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人、怀念过去的深情。接下来,“平生不作等闲愁,风月故人长引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再往下看,“青楼花开欢正新,当时握手欲留春”是对昔日欢乐场景的回想,表现出作者对故人的真挚情感。然后,“楼空花落春竟去,惟有纱窗锁暗尘”则是描述繁华落尽的景象,表现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风流回首年华晚,愁与宫眉添宛转”更是表达了作者对岁月的感慨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最后两句,“不堪翠袖裛残香,六曲屏山为谁展”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哀愁,让人感受到他对故人的无尽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黄公度高超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不见》是南宋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时年诗人59岁。
黄公度在青年时期便以才学闻名,但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直到47岁才考中进士。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曾因为直言不讳而触怒了权臣,被贬谪到偏远的地区。尽管生活坎坷,但黄公度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坚韧的信念。
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国内的权臣争权夺利,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公度深感忧患意识,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不见》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在这首诗中,黄公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