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再用韵

标题包含
再用韵
斗粟驱人堕世纷,卯申凫鹜动成群。 桁杨闲卧吏休日,尊俎清谭士集云。 久矣蛮荒真下策,信哉邹鲁号多文。 酒酣预约鸡豚社,会见婆娑故国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斗米就让人陷入世俗纷争,一群野鸭在早晨和黄昏时聚集成群。闲置的刑具见证了官员的休息时光,清谈宴饮中士人汇聚如云。长久的蛮荒生活确实不是好办法,相信邹鲁之地确实是文化繁荣的地方。饮酒尽兴时约定了鸡豚之社,会看到那婆娑的老树生长在故乡的村边。
去完善
释义
1. "斗粟":古代的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这里用来形容很少的钱就能驱使人们去做事。 2. "堕世纷":指陷入世俗的纷争之中。 3. "卯申":卯时(早晨5点至7点)和申时(下午3点至5点),这里表示全天。 4. "凫鹜":水鸟名,这里用来比喻成群结队的人。 5. "桁杨":古代的一种刑具,用于夹住犯人的手脚。这里用来形容官员们无所事事的状态。 6. "尊俎":古代宴会时用的器皿,这里指代宴会。 7. "清谭":谈论诗文等高雅话题。 8. "邹鲁":春秋时期邹国和鲁国的并称,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这里用来赞美当地文化氛围浓厚。 9. "酒酣":喝酒到微醺的状态。 10. "鸡豚社":乡村集会,大家共同出钱买鸡和猪来聚餐。 11. "婆娑":形容树木生长茂盛。 12. "故国枌":故国,指作者出生的国家;枌,树名,这里用来象征故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诗人以农民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为题材,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诗人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通过“斗粟驱人堕世纷”和“卯申凫鹜动成群”两句,形象地展示了农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的画面。这里的“斗粟”是指农作物的颗粒,“卯申”则是指早晨和傍晚,“凫鹜”是水鸟,这里用来比喻农民。这两句诗表现了农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接着,诗人通过“桁杨闲卧吏休日”和“尊俎清谭士集云”两句,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桁杨”是指木质的刑具,这里用来比喻农民的日常劳作,“吏休日”则是指农民在劳动之余的休息时间。“尊俎清谭士集云”中的“尊俎”是指酒宴,“清谭”是指谈论,“士集云”则是指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这两句诗描绘了农民在劳作之余,享受闲暇时光的美好画面。 随后,诗人通过“久矣蛮荒真下策”和“信哉邹鲁号多文”两句,表达了对农村文化的赞美。这里的“久矣蛮荒”是指农村的边远地区,“真下策”则表示诗人对这些地区的认可。“信哉邹鲁号多文”中的“邹鲁”是指古代的文化发源地,“号多文”则是说农村地区的文化繁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文化的赞美之情。 最后,诗人以“酒酣预约鸡豚社,会见婆娑故国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酒酣预约鸡豚社”是指诗人想象自己在酒后与村民们共同庆祝丰收的场景,“会见婆娑故国枌”则是指诗人看到了农村的美好景象,感受到了故乡的温暖。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质朴,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村文化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用韵》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5年,当时正值南宋孝宗时期,金国与南宋之间关系紧张,战争频发。黄公度身处乱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个时期,黄公度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本是科举状元,但由于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秦桧,被贬出京,辗转各地担任地方官职。尽管生活困苦,但他始终坚守忠诚和信念,关心民生疾苦,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南宋孝宗时期,国家内外交困,金国不断侵犯边境,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公度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时刻关注国家命运,忧国忧民。他的诗歌往往表达了这种忧虑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