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

标题包含
九日
佳节初回苦未凉,疏林高下半青黄。 佩茱颇喜人犹健,采菊还怜蝶尚狂。 不惜登山聊举句,欲因戏马漫擎苍。 笑欹醉帽归来晚,稍觉幽庭月似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佳节初回天气还未完全转凉,稀疏的树林中半是绿叶半是黄叶。佩戴茱萸使人精神焕发,采摘菊花时还觉得蝴蝶依然活跃。不介意攀登高山去寻觅佳句,因为骑马嬉戏而随意举起手杖。笑着戴上醉帽归去已晚,渐渐发现宁静的庭院中月色如霜。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古代重阳节。 2. 茱萸:一种常绿灌木,果实红色,秋季成熟,古人将茱萸佩戴在身上,可以避邪驱疫。 3. 戏马:指骑马游戏。 4. 擎苍:抬起苍天,形容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 5. 笑欹醉帽:笑意盈盈地斜戴着醉酒的帽子。 6. 幽庭:僻静的小院或庭院。
去完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九日重阳佳节的情景。首联点明时节“苦未凉”,但诗人看到了树林里的“半青黄”,表达了初秋季节的独特之美。颔联中的茱萸和菊花,既是重阳节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欣赏这秋景之余,对于人生的某种热爱与执着。 颈联描述登高赋诗的场景,体现出诗人攀登险峻、驱马疾行的精神风貌,展示了豪迈气概。尾联则以戴帽酣饮的姿态,描绘出纵情山水的快乐。诗人醉意阑珊地归来,看到的是月光洒在庭院中,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这一画面既显得旷达豪放,又流露出几分孤独与哀愁。全诗展现出一种深情的自我慰藉,使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是南宋诗人吴可所作的宋词,描述了重阳节时的景象和心情。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164年前后,即宋孝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陆游、辛弃疾等文人纷纷写下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诗词,时代背景沉重而悲痛。吴可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诸多人生波折,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因才情出众而受到赵构皇帝的欣赏,然而因为皇族内部的争斗而遭受牵连,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首词通过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民情,寄托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无法实现理想所带来的悲凉情绪。在沉郁而真挚的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以及士大夫阶层无法施展才华的无奈和失落。这种情感共鸣贯穿在整个宋代文人的诗词之中,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