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米元晖
田庐寂寂近塘坳,仕路纷纷久绝交。
多病未能从五柳,避喧端欲老三茅。
白云那忍闲归岫,紫燕空惭漫累巢。
闻道金坛有仙隠,梦回清月堕林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宁静的乡村池塘边,曾经的世俗之路早已远离我的视线。疾病让我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去田园隐居,但我希望能避开喧嚣,如同三茅真君一样过上清静的生活。看着天上的白云悠悠,我很难忍住不去欣赏这种美好;而空中燕子筑巢的场景,让我想起自己虚度年华的无奈。听说金坛有位仙人居住在那里,但愿梦醒之时,能见到那清澈的月光洒落在树梢。
去完善
释义
1. 田庐:乡村住宅;
2. 塘坳:低洼地带;
3. 五柳:陶渊明的别号,这里指隐居的生活;
4. 三茅:山名,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南,三茅峰的简称。此处泛指隐居高地;
5. 归岫:谓山中的云雾;
6. 紫燕:比喻尊贵的人或事物;
7. 累巢:停留的鸟巢;
8. 金坛:地名,位于江苏省常州市西部。
9. 仙隠:道家修行方式之一。
去完善
赏析
《寄米元晖》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恬静田园生活中寻求清静的心境。首联“田庐寂寂近塘坳,仕路纷纷久绝交”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纷扰,隐居于田园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颔联和颈联“多病未能从五柳,避喧端欲老三茅”“白云那忍闲归岫,紫燕空惭漫累巢”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渴望过上宁静生活的愿望,以及对周围景色的赞美。尾联“闻道金坛有仙隠,梦回清月堕林梢”则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仙境的向往,以及梦中回到那片清冷月光下的树林的美好景象。整首诗充满了一种超然尘世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米元晖》是南宋诗人吴可于1156年创作的一首古诗。当时正值靖康之耻后,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批文人志士纷纷抒发胸臆,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和悲痛。
吴可在南宋初期担任侍从官,因为直言敢谏,被贬谪至偏远的岭南。身处逆境,他更加关注国家局势,并以此为灵感进行诗歌创作。在他的诗篇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寄米元晖》这首诗,表达了吴可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寓含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在诗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借以反映当时国家面临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吴可作为一个文人的家国情怀,以及他在动荡时期的无奈与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