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探梅

标题包含
探梅
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 欲看枝横水,会待月挂村。 谁怜槁木中,妙有春风根。 孤芳自一丘,不受烟雾昏。 饱霜分疏瘦,下笑浪蕊繁。 喜无蜂蝶知,那与桃李言。 要当碧云暮,殷勤赋离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年将近,探春来到寒冷的原野寻找生机。 想要看到横在水面的枝条,只能等到月亮升起照亮村庄。 谁能想到枯萎的树干中,竟然蕴藏着春天的气息。 孤单的鲜花独自生长在一片土地上,不接受烟雾的笼罩。 经历风霜之后显得有些消瘦,却仍然比那些盛开的繁花更加美丽。 幸运的是没有蜜蜂和蝴蝶打扰她,她也不用跟桃李争艳。 在碧云如洗的傍晚,我要用诗词记录下这份离愁别绪。
去完善
释义
收到,下面是关于您提供的古诗的注释: 1. 探梅:诗的题目,指的是寻觅欣赏梅花。 2. 探春:探寻春天的气息。 3. 残岁:指即将过去的年份,一年中的最后几天或月份。 4. 幽香:清幽的香气,这里指梅花的香气。 5. 寒原:寒冷的平原,这里指梅花生长的环境。 6. 枝横水:梅树枝条横向水面生长。 7. 月挂村:月光映照在乡村的房屋上。 8. 槁木中:枯死的树木中间。 9. 妙有春风根:意指梅花树中含有春天的生机。 10. 孤芳自一丘:独自生长在一座山丘上的梅花。 11. 烟雾昏:形容烟雾弥漫,视线模糊的景象。 12. 饱霜:经过霜冻的洗礼。 13. 疏瘦:稀疏且瘦弱。 14. 下笑浪蕊繁:不屑于与其他繁花为伍。 15. 喜无蜂蝶知:不被蜜蜂蝴蝶所知。 16. 那与桃李言:不跟桃李炫耀。 17. 要当碧云暮:待到碧云晚霞之时。 18. 离魂:分离的思绪。 以上是这首诗的注解,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探梅》诗以“探梅”为主题,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赏和赞美。 首联“探春逼残岁,幽香度寒原”,写梅花在春天的尾声中开放,香气四溢,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颔联“欲看枝横水,会待月挂村”,通过梅花枝条在水面和月亮映照下的美丽景象,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好形象。 颈联“谁怜槁木中,妙有春风根”,意为虽然梅花的外表看似枯槁,但其内在却蕴含着春意盎然的生命力,表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 尾联“要当碧云暮,殷勤赋离魂”,意为梅花要在春天的最后时刻,努力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以此来寄托诗人的离别之情。 整首诗以梅为意象,借物抒怀,既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探梅》是宋代诗人吴可在寒冬时节探访梅花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左右,正值北宋熙宁年间。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乱、政治斗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民生疾苦严重。但另一方面,皇帝宋神宗重用王安石推行新政,力图改革,使国家逐渐恢复元气。 在人生际遇方面,吴可在年轻时曾担任过官职,但由于性格孤傲,不愿迎合权贵,最终被排挤。辞官后,他过上了隐逸的生活,寄情山水,以诗酒为伴。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可在《探梅》一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情操的坚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社会背景方面,当时的北宋正处于新旧党争之际,皇帝宋神宗对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大力支持,试图改变国家的现状。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导致朝政动荡不安。在这种氛围下,吴可作为一位文人雅士,选择远离纷扰,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