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寓居再逢寒食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几度在江边哭泣陷入绝境,每当遇到美好的时光就感叹身世飘零如蓬草。新的季节更替如火燧般明显,但我的心境却与故人一样灰暗。不要听黄鸟在忧愁地啼叫,自然会有花在长久的离别后再次开放。贫穷和疾病应该不会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只要心中有寄托就能在这春风里沉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平陵: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常州市西北一带。这里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
2. 再逢寒食:寒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或两天,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再逢寒食”表示这是诗人在平陵寓居期间第二次遇到寒食节。
3. 江上:江边,这里指长江。
4. 泣途穷:形容在艰难困苦的境地中哭泣。
5. 良辰:美好的时光,这里指寒食节。
6. 转蓬:随风飘荡的蓬草,这里比喻游子的漂泊不定。
7. 火燧:古代用来取火的工具,如火镰、火石等。这里表示季节的变化。
8. 灰心:失意的情绪。
9. 黄鸟:黄鹂鸟,其叫声常被视为哀愁的象征。
10. 久客:长期离家在外的人。
11. 贫病:贫困和疾病的困扰。
12. 无挠事:没有烦恼的事。
13. 但将:只要把。
14. 怀抱:心中的情感。
15. 醉春风:陶醉在春天的和风中,这里指欣赏美景、享受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在异乡生活的诗篇。诗中表达了诗人几经波折,屡遭困厄的境地,每当遇到佳节之时,总是感叹世事无常,犹如飞蓬一般漂泊不定。同时,诗人通过火燧、黄鸟和花等意象,传达出时光的流转与人生的起伏。
第一句“几回江上泣途穷”,表达出诗人曾在江边多次落泪,感叹自己的困境。第二句“每遇良辰叹转蓬”,则描述了每逢佳节,诗人都会因飘泊不定的人生而哀伤。
接着,第三句“火燧知从新节变”,诗人以火燧的燃烧和更替,隐喻时光的无情流逝。第四句“灰心还与故人同”,则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度的辛酸往事,以及他们共同面对人生起伏的勇气。
第五句“莫听黄鸟愁啼处”,诗人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沉浸在悲伤之中,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第六句“自有花开久客中”,则暗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如花儿一样绽放在我们的生命中。
最后两句“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是诗人对自己的鼓励。他表示,虽然自己贫病交加,但他会坚强地面对一切,用乐观的心态去享受生活。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平陵寓居再逢寒食》是唐朝诗人朱湾创作的一首描绘清明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759年,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至唐代宗宝应年间。
在这一时期,朱湾的生活遭遇诸多波折。他早年曾任官职,但因直言敢谏、遭权臣排挤而被贬谪。后在平陵(今江苏丹阳)定居,以寓公身份度过余生。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他以诗歌寄托情感,记录生活中的点滴感触。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寒食节成为人们扫墓祭祖、怀念故人的重要节日。唐朝时期,寒食节风俗日趋丰富多样,踏青游玩、放飞纸鸢等娱乐形式兴起,民间祭祀活动也逐渐盛行。朱湾通过描写这一节日景象,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