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君重安抚太尉
三伏重冰上五台,葡萄生摘荐新醅。
雁门太守佳公子,应喜王孙拥节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炎热的夏日里,我踏上五台山的冰面,采摘新鲜的葡萄酿成美酒。
此时,来自雁门的太守公子也来到了这里,想必他看到我时一定会高兴得如同迎接使者一样欢迎我的到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伏:三伏天,指夏至后的第三庚日(约在公历7月20日至8月20日之间)的暑热天气。
2. 重冰:厚重的冰块或冰雪。
3. 五台:此处可能指中国山西省的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4. 葡萄生摘:新鲜的葡萄采摘。
5. 荐新醅:推荐新酿的葡萄酒。
6. 雁门:古关名,位于今山西右玉县南。
7. 太守:地方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8. 佳公子:尊称他人的儿子。
9. 王孙:帝王的后裔。
10. 拥节:持符节,比喻被授予权力。
去完善
赏析
王安礼的这首《寄君重安抚太尉》是写给他的好友——当时在北方边疆地区任职的君重安抚太尉。诗歌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对生活情趣的热爱和欣赏。
首先,诗人以“三伏重冰上五台”来形容君重安抚太尉所处的环境,表达了他在极寒之地工作的艰辛与坚定。然而,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诗人仍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如“葡萄生摘荐新醅”。这里,诗人用葡萄和新醅酒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关心,希望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享受到片刻的轻松与愉悦。
接着,诗人以“雁门太守佳公子,应喜王孙拥节来”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君重安抚太尉的赞美和期待。这里的“王孙”是指诗人自己,而“拥节来”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手持符节,代表着皇帝的使命,来到君重的身边,与他共度时艰。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友情,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责任的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君重安抚太尉》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王安礼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75年,正值王安礼中年时期。这一时期,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王安礼作为王安石的弟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担任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在王安礼创作这首诗歌时,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安石变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王安礼虽然支持变法,但在一些问题上与王安石存在分歧。他担心变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更加稳妥的政策。
在这首诗中,王安礼表达了对自己兄弟王安石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提醒王安石在推行变法时要谨慎行事,不要忽视民间的疾苦。这首诗既体现了王安礼对亲人的关爱,也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