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昌大阅

标题包含
南昌大阅
自昔洪都地望雄,剑光直与斗牛通。 角声悲壮秋风里,旗影横斜晚照中。 帘幕万家观小队,弓刀千骑拥元戎。 此身虽老心犹壮,自笑凭鞍矍铄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南昌地理位置优越,光芒四射如同与天空中的北斗星相连。 激昂的号角声在秋风中发出悲怆之声,战旗的影子随着晚霞的变化而飘荡。 千家万户挂起帘幕观看这威武的小队伍,千军万马簇拥着元帅一起前行。 虽然年岁已高但我的心依然朝气蓬勃,我笑着倚靠马鞍自豪地称自己为矍铄的老者。
去完善
释义
1. 洪都:古代南昌的别称。 2. 斗牛:指天空中的北斗星和牵牛星。这里用斗牛表示星空。 3. 角声:号角的声音。 4. 小队:指军队的分队。 5. 弓刀:弓箭和大刀,泛指兵器。 6. 元戎:主将,大将军。 7. 矍铄翁:形容精神矍铄的老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阅兵场面的诗。从“自昔洪都地望雄”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南昌历史的自豪和对阅兵的期待。接下来的“剑光直与斗牛通”以及“角声悲壮秋风里,旗影横斜晚照中”则生动地刻画了阅兵现场的盛况和气氛。诗人通过“帘幕万家观小队”一句告诉我们,阅兵吸引了全城百姓的观看,充分展示了阅兵的庄严和隆重。而在“弓刀千骑拥元戎”句中,我们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骑兵队伍和指挥若定的元帅形象。最后两句“此身虽老心犹壮,自笑凭鞍矍铄翁”则是诗人以年老之躯参与阅兵的自嘲和自豪,表明他尽管年迈,但豪情壮志依然不减当年。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成功地塑造了阅兵场景的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昌大阅》是南宋诗人蔡戡创作的一首描绘军事阅兵场景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8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国家内外局势相对稳定。然而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疆,对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南宋政府加强国防建设,举行阅兵仪式,展示军威,提高军队士气,以维护国家安宁。 诗人蔡戡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江西路安抚使兼知洪州(今江西南昌)。他在任职期间,目睹了军队的严整纪律和将士们的英勇气概,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南昌大阅》。诗中通过对阅兵仪式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强盛、民族团结的期许和对将士们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