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子美归淮上
怪底穷途遭白眼,依然别酒对青春。
百年甘旨为贫计,千里羁栖有故人。
道在不妨轻去鲁,功成他日会归秦。
江淮若遇南飞翼,尺素无忘东海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令人惊异的是在这穷困潦倒的路上遭受冷眼相看,却依然以美酒为伴享受青春的欢乐。即使生活艰辛,也要竭尽所能维持生计;远方的老友是这漫漫人生路上的温暖慰藉。追求真理的道路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成功之日就是我们重新回到故里的时刻。如果日后有幸遇到从江淮一带南飞的朋友,请记得给他们寄一封简信,分享我们之间永恒的友情。
去完善
释义
《送余子美归淮上》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送别诗。以下是对该诗中部分词句的注释:
1. 送余子美归淮上:此句意为送别余子美回淮河上游的家乡。余子美,生平不详,可能是黄公度的友人。淮上,指淮河上游地区。
2. 怪底:表示惊讶或疑惑的词,相当于“难怪”。
3. 穷途:指困厄的人生境地。
4. 白眼:此处指冷眼相看,含有冷漠、轻视之意。
5. 别酒:离别时的饯行酒。
6. 青春:指春天。
7. 百年甘旨:指为奉养父母而辛勤工作。甘旨,美味的食物,这里代指奉养双亲。
8. 为贫计:因为贫困而不得不考虑谋生。
9. 千里羁栖:指离家远行,寄居异地。
10. 故人:老朋友。
11. 道在不妨轻去鲁:此处借用孔子弟子子路的典故。意思是说,只要道理正确,不妨轻率地离开家乡(鲁国)。
12. 功成他日会归秦:这句表示对未来成功的期许,意味着将来成功之后将会衣锦还乡。
13. 江淮若遇南飞翼:在江淮一带如果遇到南飞的大雁。
14. 尺素:古代书信常用一尺长的白色生绢作为书写材料,因此用以指代书信。
15. 无忘东海滨:不要忘记在东海之滨的老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公度送别友人余子美时所作。诗中以奇特的笔触描绘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期待。首联以“白眼”、“青春”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意象开篇,表达出两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颔联则通过描写余子美的艰辛生计和诗人的忠诚友情,进一步突显了他们共同经历的风雨岁月;颈联则以“去鲁”、“归秦”两个典故抒发了他们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分别之际的深深祝福,期盼着有一天能再次相聚于故地。全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余子美归淮上》是南宋诗人黄公度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当时黄公度正在临安担任太学正。
在创作这首诗时,黄公度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他早年在科举考试中屡次落第,直到晚年才高中进士。他曾担任过廉州教授、秘书省正字等官职,但始终未能跻身高位。黄公度的仕途并不顺利,这可能与他的人生态度和政治观念有关。他主张改革,反对腐败,因此在官场上的遭遇颇多挫折。
宋光宗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但在政治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南宋政府在对外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内政方面却存在问题,如官员腐败、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此外,宋光宗本人在位期间也表现出了昏庸无道的特点,这使黄公度等人深感忧虑。
在这种背景下,黄公度结识了余子美这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余子美可能是黄公度的同乡或友人,他在淮上(今江苏淮安一带)有田产。在这首诗中,黄公度表达了对余子美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