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山
闻道西山胜,今朝始见山。
鹤鸣双剑动,龙喷紫霄寒。
人去台空古,墨灰沼未干。
紫阳招不作,登眺共谁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西山的景色很美,今天终于见到了这山。
仙鹤在双剑之间鸣叫,仿佛龙在喷出紫霄寒气。
人离开了古时的楼台,而砚台的墨迹还未干透。
紫阳的召唤无法回应,这登山远眺的美景能与谁共享呢?
去完善
释义
1. 西山:泛指位于山西省北部的山脉,可能特指蔡沆所在地的某座具体山峰。
2. 鹤鸣双剑:描述西山中两座形似鹤鸟展翅的山峰。双剑寓意为这两座山峰像两把利剑一样耸立。
3. 龙喷紫霄:形容瀑布从高山倾泻而下,犹如神龙吐水。紫霄寓意高空。
4. 人去台空古:描述昔日繁华的楼台亭榭已经荒废破败,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岁月。
5. 墨灰沼未干:形容书法艺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墨灰沼疑是谐音“墨绘褒”,即指赞美诗词歌赋等文人墨客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典籍。
6. 紫阳:可能是指紫阳山或紫阳观等地标性景点。此处用其代指曾经的紫阳山景观。
7. 登眺:登山远望。
去完善
赏析
首联“闻道西山胜,今朝始见山”,表达了诗人听闻西山的美丽风光,今天终于得以一睹其风采的喜悦之情。颔联“鹤鸣双剑动,龙喷紫霄寒”,形象地描绘了西山的美景:双剑似的山峰间,白鹤飞舞;紫霄峰上,云烟缭绕,犹如巨龙喷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颈联“人去台空古,墨灰沼未干”,描述了诗人登山途中所见的古迹和民间传说,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紫阳招不作,登眺共谁看”,则流露出诗人在欣赏美景时,遗憾知音难觅的失落心情。整首诗既有自然景色的壮丽,也有历史文化的厚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西山》是南宋诗人蔡沆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当时蔡沆正值青年时期。
在宋金对峙的历史背景下,南方人民生活相对安定,但由于金国的威胁,民间仍然弥漫着忧国忧民的情绪。面对这种局面,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以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蔡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游西山》。
这首诗描绘了蔡沆游览西山的所见所闻,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可以说,这首《游西山》是南宋文人忧国忧民情怀的真实写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