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 风
满庭修竹动秋风,掠地无痕一径通。影弄绿窗金琐碎,声归宝瑟玉玲珑。流云不碍湘妃佩,隔水还疑蔡女桐。曲罢岂知鸾鹤在,翠霞飞去玉台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片竹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一条小径穿林而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阳光透过绿色的窗户照进来,洒在金子上,发出细微的碎光。风吹过,竹子发出的声音就像从精美的琴瑟上传出的美妙音乐。流动的云朵似乎并不妨碍湘妃佩戴的玉佩,而隔着水流的地方,仿佛能见到一棵桐树。一曲结束后,谁又能知道仙鹤还在不在呢?翠霞飘散,瑶池已经空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风:此处的“风”为《风》的省略形式,寓意文人墨客借诗画描绘美丽景象。
2. 满庭修竹:指庭院中满是的修长竹子。
3. 动:被风吹动的样子。
4. 掠地:形容竹子迅速生长而几乎不触及地面的形态。
5. 一径通:一条小径通往远处。
6. 影弄绿窗:竹叶的影子在绿色的窗户上摇曳。
7. 金琐碎:阳光照射在竹子上产生的闪烁光芒。
8. 声归宝瑟:竹林间发出的声响像是从珍宝制成的琴弦发出的。
9. 玉玲珑:形容声音清澈透亮。
10. 流云:漂浮流动的云朵。
11. 碍:阻碍。
12. 湘妃佩:湘妃是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此处借用湘妃的传说表达竹子的高雅形象。
13. 隔水:隔着流水的地方。
14. 还疑:仍觉得像是。
15. 蔡女桐:比喻美人。
16. 曲罢:乐曲演奏完毕。
17. 岂知:不知道。
18. 鸾鹤:鸾鸟与仙鹤,这里用以比喻优雅的风姿。
19. 翠霞:绿色的云彩。
20. 玉台空:形容竹子的优雅风姿不再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咏竹 风》描绘了竹子的形象和风中的景致。首联“满庭修竹动秋风,掠地无痕一径通”展现了庭院中翠竹随风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颔联“影弄绿窗金琐碎,声归宝瑟玉玲珑”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雅致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竹子带给人们的愉悦与享受。颈联“流云不碍湘妃佩,隔水还疑蔡女桐”借用了湘妃、蔡女的典故,增添了诗的意境。尾联“曲罢岂知鸾鹤在,翠霞飞去玉台空”则以神话传说收尾,使得整首诗更显神秘韵味。总体来说,这首诗将竹子的特质以及风中的景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竹 风》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赞美了竹子坚韧不屈的品质。此诗出自南宋词人张玉娘之手。在南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激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特殊时期,张玉娘却以婉约清雅的词章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昂扬的斗志,深刻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民间疾苦。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这时的张玉娘正面临人生的转折点。她曾被迫嫁入豪门,但又因婚姻不幸而逃离夫家。这段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也激发了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多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他们关注国家兴亡,忧虑民生疾苦,将个人情感融入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中。身为一名女性诗人,张玉娘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她的诗词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奋发向前的人格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