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徐枢密三问 其二
或有恐怖或断疑,双明一句绝针锥。
于兹切莫生欣厌,觌面还须眼似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酬:这里指回答别人的问题。
2. 徐枢密:指的是宋代的一位官员,具体名字无法确定。
3. 三问:可能是指三个问题。
4. 释慧方:宋朝的一位僧人,擅长解答问题。
5. 或有恐怖或断疑:这是描述人们在面临困难时的两种心态,一种是感到恐惧,另一种是产生疑问。
6. 双明一句绝针锥:这句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明了,就像拔掉身上的刺一样简单。
7. 于兹:这里是说在面对问题时。
8. 切莫生欣厌:意思是不要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喜悦或者厌恶的情绪。
9. 觌面:面对面,这里是说在面对问题时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10. 眼似眉:形容眼睛明亮,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酬徐枢密三问 其二》,是宋代僧人释慧方所作。诗中“或有恐怖或断疑”指的是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恐惧和疑虑的情况。而“双明一句绝针锥”则是指用佛法的智慧来破除这些恐惧和疑虑,就像用针锥穿透丝绸一样简单明了。
接下来的“于兹切莫生欣厌”是说在面对佛法的教诲时,不要对它产生喜悦或者厌恶的情绪,要保持平常心。最后的“觌面还须眼似眉”意味着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像看待自己的眉毛一样看待一切事物,不执着于外在的现象。
整首诗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心境和对佛法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酬徐枢密三问 其二》是南宋诗人释慧方所作。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由于赵构南渡后坚持抗金立场,使得南宋和金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此时,江南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诗创作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释慧方在这首诗中以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历史观察力,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在人生失意之际游历四方,对社会底层的民众疾苦有深刻的认识,对上层社会的风气亦有所反思。在此时与徐枢密的对话之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的关心。这首诗既展示了诗人关心国事、忧虑民生的家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南宋士人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