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丹桂

标题包含
丹桂
世眼纷纷丹与黄,广寒宫里亦如常。 目前不作两般见,笔下方腾万丈光。 且莫锱铢深浅色,也休斤两淡浓香。 灵根已入诗人手,不许嫦娥擅此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简(1090年-1143年),字敬仲,号慈湖,浙江慈溪人。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是宋明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杨简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于北宋末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广寒宫:古代神话中月球的宫殿名称,这里用来比喻中秋之夜月宫的景象。 2. 世眼纷纷丹与黄:这句话是说世人眼中只有丹桂和黄桂的区别。 3. 两般见:两种不同的看法或见解。 4. 且莫锱铢深浅色:这句诗意味着不要过于在意桂花的深浅颜色。 5. 也休斤两淡浓香:这句诗意味着不要去计较桂花的香气浓淡。
去完善
赏析
《丹桂》是南宋诗人杨简的一首咏物诗,以丹桂为题材,表现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首联“世眼纷纷丹与黄,广寒宫里亦如常”,借世人眼中的丹桂与广寒宫中的丹桂进行对比,凸显了两者并无二致的特点。这里广寒宫的丹桂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纯洁、美好的事物,而世间的丹桂则是现实中的美好存在,这表达了诗人超越世俗的眼光和境界。 颔联“目前不作两般见,笔下方腾万丈光”,这两句赞美丹桂的美丽,强调眼前的丹桂并无两种面貌,而是充满了万丈光芒。诗人用笔触描绘出丹桂的神采飞扬,形象地表现出丹桂的品质和价值。 颈联“且莫锱铢深浅色,也休斤两淡浓香”,诗人劝告我们不要过于计较丹桂颜色的深浅和香气的浓淡,这是在对世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进行劝诫,提倡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尾联“灵根已入诗人手,不许嫦娥擅此芳”,丹桂这一仙草已经落入诗人手中,意味着诗人掌握了这种美好事物的精髓,拥有了领悟其内在美的能力。“不许嫦娥擅此芳”,嫦娥作为月亮的象征,这里的意思是,嫦娥虽然拥有美丽的传说,但在诗人眼中,她并没有真正掌握丹桂的美好,因为丹桂的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在的芬芳。这表达了诗人对内在美的执着追求和对世俗眼光的超越。 综上所述,这首《丹桂》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超脱的心态,展示了丹桂美丽的外表和内在的品质,同时也批判了世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的态度。全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杨简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丹桂》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杨简之手。这首诗描绘了丹桂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感慨之情。在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考虑到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这首《丹桂》诗大约出现在南宋初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由于北方的蒙古族入侵,南宋朝廷不得不南迁,建立了新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在此时期,南宋朝野普遍存在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诗人杨简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作为南宋的一位著名文人,杨简曾担任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务。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多次遭到排挤和贬谪。在官场失意的背景下,杨简将注意力转向了自然山水和植物,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最后,我们要考虑这一时期的背景知识。在南宋初年,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对于传统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怀疑,转而追求心灵层面的解脱。这种思潮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是许多诗人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丹桂》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 综上所述,《丹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初年的乱世,诗人杨简在官场失意的情况下,通过对丹桂的描绘,表达了他的感慨之情和对时代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