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 其一
空庭秋色晚,风露入重闱。
白发已无数,故山犹未归。
江湖千里月,砧杵万家衣。
把镜西风里,低徊志愿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日的傍晚,庭院显得格外寂静,风吹露水渗入重重门户。
满头白发已经数不清了,但依然没有回到家乡。
江湖之上千里月色如练,千家万户传来捣衣声。
在秋风中照着镜子,内心充满了无奈与矛盾。
去完善
释义
1. 空庭:指寂静的庭院。
2. 重闱:深宫之中。这里借指住室。
3. 故山:故乡的山。这里是诗人的家乡湖南郴州。
4. 江湖:江水和湖泊,这里代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5.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这里借指衣物。
6. 把镜:手持镜子。
7. 西风:秋天的风。
8. 低徊:形容失意的样子。
9. 志愿违:指理想不能实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辅所作,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功名事业的无奈之情。首联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庭院空旷,风露交加,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颔联表达了作者年老的无奈,头发已经花白,却仍未实现归乡的愿望。颈联通过“江湖千里月”和“砧杵万家衣”的景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生活的怀念。尾联以镜子中的自己为契机,表达了作者在西风中彷徨无奈的心情,与自己的初心背道而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 其一》是南宋诗人曹辅的一首诗篇,此诗约作于公元1157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着金朝的压迫,而北方失地尚未收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科举考试成为了士人获取功名、报效国家的途径之一。
在这个时期,曹辅的个人经历颇有些波折。他在青年时期即考中进士,但因故未能进入官场,在家乡从事文学创作。后来他得以在官场任职,但官职较低,难以施展抱负。他为此深感遗憾,时常感叹命运多舛。
在与曹辅同时期的南宋,科举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发展。但由于战乱频繁、政局不稳等因素,科举考试的质量和公平性受到影响。许多士人虽有才华,却因种种原因未能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一官半职。这种现象在当时的文人阶层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