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秦城
海穷山尽尚南征,髀肉销残只白惊。
回首长安八千里,此中那得有秦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海洋与群山都已被征服,依然无法遏制南征的雄心壮志。大腿上的赘肉逐渐消失,徒留白发苍苍的身影。回顾走过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其中哪里还能找到曾经梦想中的秦城呢?
去完善
释义
"海穷山尽尚南征": 海, 指的是四海; 山, 五岳. "尚南征", 即还在南方征战.这句的意思是即便到了海和山的尽头, 仍然需要继续南征.
"髀肉销残只白惊": "髀肉", 指的是大腿上的肉; "销残", 意思是消磨掉; "只白惊", 意指只剩下白色的骨头和皮肉令人吃惊.这句是比喻战士在长期的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和苦难.
"回首长安八千里": "长安", 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这里是用来代指京都; "八千里", 是形容距离遥远.这句意味着回望远在京都的方向.
"此中那得有秦城": "此", 指的是作者当前所处的地方; "秦城", 古代秦国的国都, 这里用来象征国家政权所在地.这句表示作者认为这样的地方不可能有国家的存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在南征途中,遥望故乡、思念故人的情景。诗中的“海穷山尽”展现了诗人征战路途的艰险遥远;“髀肉销残”则是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岁月流逝的痕迹;“只白惊”则表达了诗人在看到自身衰老时的感慨。后两句诗以“回首长安八千里”和“此中那得有秦城”揭示出诗人虽有雄心壮志,却终究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既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的忧虑,也展现了其内心的坚韧与执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古秦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曹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即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如杜甫、李白、安史之乱等。
在创作《古秦城》时,曹辅正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唐朝国力逐渐衰落,边疆问题日益严重,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曹辅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通过对古秦城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反思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此外,曹辅的个人经历也与这首诗的创作息息相关。他曾在官场任职,后因触怒权贵而被贬谪。这段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民族的兴衰有了更多的思考。因此,他在《古秦城》中以古喻今,借古秦城的衰败来警示人们关注现实问题,呼吁统治者励精图治,重整河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