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同文馆诗 其三

标题包含
秋日同文馆诗 其三
开口曾吟凤,临池岂厌鸡。 诗豪杜工部,墨妙庾征西。 归及黄花在,能忘彩笔题。 醉游须烂漫,莫惜锦障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曾经吟唱过凤凰的歌谣,在池塘边也不厌倦鸡鸣。杜甫的诗才横溢,庾信的书法堪称绝妙。当回到菊花盛开的时节,怎能忘记用彩笔写下美丽的诗篇呢?尽情畅游在这片繁华的世界,不要担心华丽的鞍鞯和锦缎帷幔。
去完善
释义
1. "开口曾吟凤":此处的"凤"是古代的一种祥瑞动物,象征美好、吉祥的事物,这句话表示诗人善于以诗歌描绘美好的事物。 2. "临池岂厌鸡":"临池"是指靠近池塘的地方,"鸡"在古代常用来指代诗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 3. "诗豪杜工部":杜工部指的是杜甫,他是中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此处称他为"诗豪"是对他的赞美。 4. "墨妙庾征西":"庾征西"指的是庾信,他是南朝梁代的著名文学家,这句诗赞扬了他的书法技艺高超。 5. "归及黄花在":"黄花"指的是菊花,这句诗是说等到秋天归来的时候,菊花还在盛开。 6. "能忘彩笔题":"彩笔"在这里指的是写诗的毛笔,这句诗意思是能够不忘记用彩色毛笔来书写诗篇。 7. "醉游须烂漫":"烂漫"是指尽情游乐的意思,这句诗鼓励人们尽情游玩,不要吝啬花费。 8. "莫惜锦障泥":"锦障泥"是指华丽的马鞍垫,这句诗表示不要舍不得华美的鞍垫,暗示要尽情游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秋日同文馆诗 其三》,是诗人曹辅在和友人在同文馆相聚时的作品。首联“开口曾吟凤,临池岂厌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诗意相投的愉悦氛围,同时也展示了他们才华横溢、谈吐不俗的风貌。 颔联“诗豪杜工部,墨妙庾征西”,则是对杜甫和庾信这两位著名文学家的赞美。诗人以“诗豪”来形容杜甫,表明了杜甫诗歌的豪迈气概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而以“墨妙”来赞誉庾信,则凸显了庾信文章辞藻华美、意境优美的特点。在这里,曹辅通过赞美两位文学家,既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也暗示了在场友人的才情非凡。 颈联“归及黄花在,能忘彩笔题”,描绘了秋天金黄的菊花盛放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菊花盛开的描绘,表达了他与友人们在此美景之下共同赋诗的愉快经历。“能忘彩笔题”则意味着他们在这种美好的时光里,全然沉浸在对诗歌的热爱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尾联“醉游须烂漫,莫惜锦障泥”,则是诗人对友人们的劝诫:尽情地陶醉在这美好的秋景中吧,不要拘泥于世俗的牵绊,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这句话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展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同文馆诗 其三》是宋代诗人曹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未知。曹辅在诗中的情感抒发与自然景物的描绘都流露出一股深沉而幽远的情怀,彰显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诗歌技艺。 曹辅生活在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备受尊重,社会氛围也较为开明,因此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繁荣景象。曹辅虽然名气不如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但他的诗文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北宋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段时间内,曹辅的人生际遇并不像一些知名文人那样波澜壮阔,但他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他的笔下,自然景观和人类生活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曹辅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晚期,当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在这一时期,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官僚腐败、民众疾苦等。尽管曹辅的个人遭遇没有过于曲折离奇,但他对这些社会问题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作品中表露出来。例如,在《秋日同文馆诗 其三》中,曹辅通过对秋日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象的眷恋,同时也透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这种关注使得他的诗篇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博的视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