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诗呈同院诸公 其一

标题包含
诗呈同院诸公 其一
十岁湖湘客,淹留何所依。 清名汉阁在,他夜楚帆归。 落日三秋晚,浮生一笑稀。 每烦贻秀句,真似暗投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岁的小孩,流浪在湖南,没有依靠的地方。知道汉朝的名声在外,希望能有一晚回到楚国。夕阳下的大地显得那么萧条,生活中有多少欢笑都如此稀少。每次麻烦时都会得到美好的诗句,就像投入明珠一样珍贵。
去完善
释义
1. "十岁湖湘客":指作者十岁就离家远游,客居他乡。 2. "淹留何所依":指作者在外漂泊,没有固定的依靠。 3. "清名汉阁在":这里的“汉阁”指的是汉代的阁楼,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朝廷。这句意思是自己的名声依然存在于朝廷之中。 4. "他夜楚帆归":这句意思是他日终会回到故乡。"楚帆"指代楚地的船帆,这里暗示了作者的家乡。 5. "落日三秋晚":这句以落日和秋天来象征时光的流逝。"三秋"是秋天的别称。 6. "浮生一笑稀":这句是说人生短暂,快乐的日子更是稀少。 7. "每烦贻秀句":这句是作者感谢同院的官员们经常给他赠诗。"贻"是赠送的意思,"秀句"是指优美、有才情的诗句。 8. "真似暗投玑":这句是对同院官员们的赞美,认为他们的诗才横溢。"暗投玑"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把宝珠暗藏在尘土中,这里用来比喻人才被埋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辅写给同院诸公的组诗之一。首联以“十岁湖湘客”开篇,表明作者年纪虽轻却已有丰富的人生阅历。随后用“淹留何所依”发出疑问,感慨人生无常,不知何处可以依靠。 颔联借汉朝人物传说表达诗人自身的高尚品质,暗示自己虽远离故乡却在朝廷中有良好的声望。“他夜楚帆归”意味着将来有一天,诗人将回到楚国,印证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 颈联通过描绘秋天的傍晚景色,以落日和浮生比喻人生的短暂与悲凉。“一笑稀”揭示了诗人的洒脱态度,面对生活的困苦也能豁达面对。 尾联表达了对诸公诗才的钦佩,认为他们的诗句如珍宝般璀璨。同时“真似暗投玑”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此提醒读者欣赏其作品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北宋末年,公元1118年前后。此时,宋金关系紧张,北方边境常有战事。曹辅时任同知枢密院事,负责国家的军政事务,眼见国事艰难,他忧心忡忡。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一系列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曹辅在此时期经历了宦海沉浮,他曾因直言谏诤而触怒权贵,被贬谪出京。然而,他的忠诚与担当并未因此而消减。在他担任同知枢密院事期间,他力主抗金,呼吁朝廷积极应对金兵侵扰。尽管他的意见未被采纳,但他仍然坚守职责,为国家尽心尽力。 这一时期的曹辅,在人生经历上既有挫败也有坚守,在时代背景上则处于国家危机之时。这种复杂的心境与现实,使他的诗篇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正如这首《诗呈同院诸公 其一》所表达的那样,他以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向同僚们发出了共同的呼声:面对时艰,应当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