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文馆诗 其二
平生诗酒兴,缩手少年场。
谁敌江河量,争看锦绣章。
论才皆国器,满袖尚天香。
欲写弘文士,风流有长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生中热衷于诗词歌赋和醇酒佳肴,如今已远离年轻一代的狂欢场合。
谁能与这浩渺江水相媲美?众人争相传颂那些美丽的篇章。
在人才济济的国家里,每个人的衣袖都弥漫着天赋的香气。
想描绘这些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恰如那位千古风流人物顾长康一般风华绝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同文馆:指共同学习的学堂或者书斋。这里可以理解为文人墨客聚集之处。
2. 其二:指的是《秋日同文馆诗》这组诗的第二首。
3. 平生:一生。
4. 缩手:放手,放开。形容不再参与某事或放弃某种活动。
5. 少年场:指年轻人聚会游乐的地方。
6. 江河量:比喻文学才华横溢,如江河之水源源不断。这里的“量”是才华、能力之意。
7. 锦绣章:华丽的辞章,形容优美的文章。
8. 国器:国家的栋梁之材。
9. 天香:原指天上的香气,这里借指才子的风采与声誉。
10. 弘文士:指学识渊博、文采出众的文人学士。
11. 长康:即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字。这里用他的字作为诗的结尾,意在赞美这些文人学士的风流才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才情和壮志的自信。首联“平生诗酒兴,缩手少年场”,诗人以“平生”和“缩手”形成对比,表示他虽然年轻,但已具备了丰富的诗歌和酒文化的底蕴。颔联“谁敌江河量,争看锦绣章”,则暗示了自己的才华如同江河之水般浩渺无垠,且锦绣文章也是众人争相传颂的瑰宝。颈联“论才皆国器,满袖尚天香”则进一步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才华堪为国之重器,同时也隐含了诗人恃才自傲、傲视群雄的心态。尾联“欲写弘文士,风流有长康”中,诗人表示他要书写那些具有恢宏才情的文人雅士,以及他们那种潇洒的风流韵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同文馆诗 其二》是中国宋朝诗人曹辅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歌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年间(1023年-1063年)。
曹辅在宋仁宗时期曾担任监察御史、尚书省左司郎中等职务。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与同朝官员赵抃、欧阳修等人交往甚密。然而,由于卷入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曹辅一度被贬谪出京,流寓杭州。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文馆就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场所之一。
在这个时期,宋仁宗推行“庆历新政”,力图改革政治制度,抑制腐败现象。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引发了朝廷内部的激烈纷争。在这样的背景下,曹辅等文人志士试图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胸臆,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