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空谷秋寒同子午,白月纷纷洗清露。
遥想灯花结夜愁,鬰金斗帐香如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寂静的山谷里,秋天的寒冷与正午相连,洁白的月光洒满大地,洗净了清冷的露水。远远地想到那一晚,灯火如花开,却引发了深深的忧愁,那金色的帷帐,香气如同雾气弥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空谷:这里指寂静的山谷,意味着环境的静谧。
2. 秋寒:秋天寒冷的气候。
3. 子午:是古人对一天时间的划分,子为夜半十一时至凌晨一时,午为日中十三时至下午一时。这里可以理解为整夜的意思。
4. 白月:明亮的月光。
5. 纷纷:形容散落的样子。
6. 清露:洁净的露水。
7. 遥想:遥远地回想。
8. 灯花:蜡烛燃烧时所产生的黑烟与烛油凝结成的花状物。
9. 结夜愁:因夜晚而倍感忧愁。
10. 鬰金:植物名,别名郁金,这里的"郁金斗帐"是指用郁金熏香的华贵帐子。
去完善
赏析
《中秋月》是南宋诗人曹辅的一首描绘中秋节景色的诗。全诗以空灵、寂寥的意境和清幽的氛围为特点,借助于自然景物,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在中秋节时的孤独、忧伤之情。
首句“空谷秋寒同子午”描述了空旷的山谷中,秋天的寒冷如同午夜一样,给人一种孤寂之感。这里的“同子午”是一种比喻,将秋天的寒冷与午夜的时间相提并论,突显了诗人内心深沉的哀愁。
接着的“白月纷纷洗清露”则描绘了月光洒在露水上,如同洗净了一切尘埃,使得世界显得格外纯净。这洁净的白月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衬出现实中无法逃避的忧愁。
接下来的“遥想灯花结夜愁”表现了诗人想象远方的亲友,他们可能也正是在这个夜晚因为思念而愁绪满怀。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情景,传达出自己深深的挂念之情。
最后的“鬰金斗帐香如雾”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哀愁情绪。“鬰金斗帐”是指一种装有香炉的床帐,燃烧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宛如轻雾一般。这里以香气如雾的景象作为结尾,不仅体现了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哀愁,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诗人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使这首诗充满了清幽、寂寥的意境,使其成为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中秋咏月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月》是南宋诗人曹辅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8年,即南宋绍兴十八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对峙的历史阶段。
曹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诗作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他的青年时期,曹辅曾担任南宋朝廷的官员,但因政见不合而被贬为地方官。在这一年中秋节的夜晚,他抬头望月,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佳作《中秋月》。
这个时期的南宋社会,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北方的金朝则实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曹辅作为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文人,面对这样的时局,内心充满了忧虑。然而,他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忧虑,而是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