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亭
尘路长迷眼,江亭一散襟。
始惊天地阔,更觉水云深。
点点鹥鹇影,疏疏橘柚林。
扁舟他日兴,谁共此登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尘世的旅程让人迷茫,站在江边的小亭子中敞开胸怀。
开始感叹世界的广阔,更觉得水和云都深远无边。
小岛上的群鸟和美丽的身影,还有稀疏的柑橘树林。
有一天坐着小船去游览,谁会和我一起登上这个高处呢?
去完善
释义
《松江亭》曹辅注释如下:
1. 松江:这里指流经上海市的长江支流。
2. 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3. 尘路长迷眼:描述旅途漫长,尘土飞扬,使人眼睛迷离。
4. 江亭一散襟:在江边的小亭子稍作休息,敞开衣襟,感受到自然的清凉。
5. 始惊天地阔:开始感叹天地之广阔,视野随之开阔。
6. 更觉水云深:更加觉得水面与天空相接,深邃莫测。
7. 点点鹥鹇影:点点的鸟儿在水面上飞翔的身影。
8. 疏疏橘柚林:稀疏的橘子和柚子树林。
9. 扁舟他日兴:有一天会乘着小船来此游览。
10. 谁共此登临:谁会与我一起登上这个亭子呢?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松江亭》,是一首描绘松江亭周围景致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诗中,“尘路长迷眼,江亭一散襟”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尘世的道路上长久迷失,终于在江边亭子找到寄托的心情。接下来,“始惊天地阔,更觉水云深”两句,通过描述天地之广阔和水云之深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而后半部分的“点点鹥鹇影,疏疏橘柚林”则描绘了江面上鸥鸟的影子和岸边稀疏的橘柚树林,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最后,“扁舟他日兴,谁共此登临”两句,则以未来的设想收束全诗,留下了无限的遐思空间。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力极强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松江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亭,始建于唐朝时期。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文人曹辅,他在政治上颇有声望,曾在多个地方担任地方官职。
曹辅在出任湖州知州期间,曾游览过松江亭,并写下了这首《松江亭》诗。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曹辅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希望在地方任职时能为百姓谋福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他在任期内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如官场腐败、权力斗争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在游览松江亭时,曹辅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同时也感慨万千。他回想起自己为官以来的种种艰辛和坎坷,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松江亭》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