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日同文馆诗 其一

标题包含
秋日同文馆诗 其一
别馆朋簪盍,华堂燕俎齐。 手香思露橘,齿冷怯冰梨。 桐影迷金井,苔痕上壁题。 共怜今夜月,亦解照秋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齐聚一堂,共享宴席的佳肴。 每个人都沉浸在那瓶露橘的香气中,品尝着美味的菜肴。但我却因吃了太多的冰梨而感到牙齿冰冷。 窗外的梧桐树影子映在金色的井水中,屋内的墙上已经布满了青苔。 今晚的月光分外明亮,它照亮了每个人的脸,也解除了孤独与寂寞。
去完善
释义
1. 别馆:指此诗作者所在的“同文馆”,是个官方设立的教育机构,负责选拔人才。 2. 朋簪:这里是指同窗或同事,“簪”古代用来固定头发的长针。 3. 华堂:华丽的厅堂。 4. 燕俎:准备宴饮的器具。 5. 手香思露橘:闻到橘子的香气,想到露水打湿过的橘子。 6. 齿冷怯冰梨:吃冰冷食物的时候牙齿感到寒冷。 7. 金井:精致的水井,通常用金属装饰。 8. 苔痕上壁题:指的是墙壁上的墨迹已经被苔藓覆盖。 9. 秋闺:指秋天凉意中的女子居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季文人雅集的画卷。首联“别馆朋簪盍,华堂燕俎齐”中,诗人以别馆、华堂为背景,展现了文人墨客聚集一堂的热闹景象。颔联“手香思露橘,齿冷怯冰梨”则通过对露橘和冰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令果物的喜爱以及秋天的气息。颈联“桐影迷金井,苔痕上壁题”则转而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观,透过金井和苔痕,透露出秋天的萧瑟气氛。尾联“共怜今夜月,亦解照秋闺”则以秋月收尾,不仅呼应了题目中的“秋日”,还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赏秋月的美好时光。整首诗在展现秋季景致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惜时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日同文馆诗 其一》是宋代诗人曹辅所作,创作于公元1085年。这一年是宋神宗元丰八年,也是宋哲宗即位的前一年。 在这个时期,曹辅历经宋神宗、宋哲宗两朝,曾担任过司封员外郎、国子监祭酒等职务。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因坚持原则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他也曾遭受排挤和打击。 在曹辅生活的时代,宋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一方面,北宋经历了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改革,试图振兴国家;另一方面,由于改革阻力重重,许多政策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导致国家财政拮据、民生艰难。此外,北方边境的辽金势力也对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辅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士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在这首《秋日同文馆诗 其一》中,他以秋日为引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这种情感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诗句之中,使其诗篇具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和深沉的时代使命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