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山读书
雨响泉流乐不如,月明松柏胜旌旟。
谁能五十犹勤苦,祗向山间受用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雨滴落在山泉上,发出的声音如同音乐般悦耳动听,无法比拟;明月照耀下的松树和柏树,它们紧密依偎在一起,就像那迎风飘扬的旗帜。
谁能在这年纪已高、五十载的岁月中仍然辛勤劳作?只为能够在山中静心研学。
去完善
释义
1. 雨响泉流:指下雨时泉水流动的声音。
2. 月明松柏:形容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松树和柏树。
3. 胜旌旟:比喻胜过繁华的城市生活。
4. 五十:指年龄五十岁。
5. 祗向山间受用书:祗,副词,表示仅仅、只是;受用书,指在山上学习阅读书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读书的情景。诗人首先用“雨响泉流乐不如”表达了在雨中聆听泉水的声音比音乐更让他感到快乐。接着通过“月明松柏胜旌旟”写出了月夜下,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松树和柏树,景色之美胜过一切旗帜装饰。
接下来,诗人提出疑问:“谁能五十犹勤苦,祗向山间受用书?”意思是:有谁能在年过半百时依然勤奋刻苦,只为在山间静静地享受读书的乐趣呢?这表明诗人对于山间读书的热爱与执着。整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和享受,同时也反映出他宁静致远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城山读书》是南宋诗人陈藻所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城山读书的情景和心境。创作时间是南宋中期,大约公元1160年前后。
在陈藻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由于北方领土丧失,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陈藻作为一名文人,希望通过诗书来培养自己的情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城山位于江苏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在这里,陈藻选择了一个清静的地方专心致志地读书,他希望能够通过博览群书,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人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在这首诗中,陈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山的景色和自己的读书生活,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