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标题包含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阳光明媚的日子,鲜花铺满整个河畔,柳树与春天的宴席相互辉映。人们都说这是皇帝出游时的盛宴,就像乘坐木筏在银河中游历一般美好。
去完善
释义
1. 上巳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三日为“上巳”,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2. 祓禊:古代的一种水边祭祀活动,以祈求平安、洗除疾病。 3. 渭滨:指陕西渭南一带。这里代指长安一带。 4. 应制:古代作诗时依照皇帝的命令或命题而作,称为“应制”。 5. 晴风丽日:晴朗的天气。 6. 芳洲:长满花草的小岛。 7. 柳色春筵:春天柳树下的宴会。 8. 祓锦流:祈求祝福的水流。 9. 侍跸横汾宴:用汉武帝游汾阳的典故,比喻皇帝巡游。 10. 暂似乘槎天汉游:暂时像乘坐木筏游览天河一样。这里形容在渭水之滨举行的上巳日祓禊活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阳春三月,天气晴朗,春风拂面,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纷纷来到河边举行祭祀活动。柳树枝繁叶茂,绿意盎然,如同铺陈在河边的锦绣。诗人以“皆言”引出传闻中汉武帝在汾河旁举行的宴会,借此暗喻自己所在的场景,表达出诗人在此情境下宛如乘坐仙舟遨游天河的感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是唐代诗人徐彦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也潜藏着危机,尤其是皇权逐渐旁落、宦官专权等问题日益严重。 徐彦伯在当时的地位较为特殊,他既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他曾担任尚书左丞、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深得唐玄宗的信任。然而,随着朝政的腐败和内乱的爆发,他的政治生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首诗中,徐彦伯通过对古人上巳日祓禊风俗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他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忧虑。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徐彦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的文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